抢客记|流金岁月 | 抢客记

文 | 刘德民
“客”这个字,在山东有些地方的口语里,得念做“kei”。家里来了客人,就说“来kei了”。
在以前,家里若来了客(kei),是件很隆重的事情。首先必须准备好该上的菜肴,然后决定喝什么样的酒,最后决定吃什么饭食。山东人热情好客,恐怕来的客(kei)吃不好,吃不饱,往往倾其所有,让客人满意而回。
参加银行工作转眼快三十年了,有时很怀念以前经历过的许多事情。有些事情现在回忆起来,仍充满着满满的暖意。今天就说一件将我当做“客kei”被两家的人抢来抢去的事吧!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农行与信用社在一起办公,叫“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在每个村都设有信用社的代办站,主要从事存款、小额贷款的发放、收回。一个代办站设一个代办员,他们都是在各个村里经过精挑细选的精干人员。
我那时在基层营业所工作,负责管理一个乡的四十多个代办站,经常与代办员打交道。时间长了,与他们都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我差不多每月上门将这些代办站巡查一次,督促存款,让他们协助清收贷款。那时候的交通状况、经济条件远远不如现在,下去的时候先是骑自行车,再后就是摩托车,转完了这村,就立即再奔往下一个村。代办站大多离营业所较远,转不了几个村,就到了吃饭的时间。至于这个时辰赶到了谁的家里,是不固定的,但每个代办员都会热情地留下吃顿饭,这也是特定年代的时代特色。
农村人朴实、热情,我如果到了吃饭的时候不留下吃饭,代办员会很生气,他们的妻子往往也会拽着不让走,甚至家里的小孩、老人也会参与留客。一直到留下了,他们才满意。当时农村还不很富裕,我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都会偷偷地到村里的小卖部里,买上几瓶白酒或者一提啤酒,顺便再给小孩买点水果、饮料,或者饼干类的甜食。
94年初的时候,因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农行、信用社分家,原来的代办员归了信用社,农行又在各村找了自己的代办员。我属于农行人员,管理的对象转为农行新招的代办员。
我记得那是一个秋天,领导给我安排了到下边代办站督促存款的任务,并顺便清收以前的陈欠贷款。我到了一个远离营业机构的山区村庄里,先到了农行的姓王的代办员家里,了解了一下存款进度,并约见了村里做生意的几个大户。转眼到了接近吃饭的时间,王代办员就让他媳妇准备饭菜。
存款的事安排好了,还有清收贷款的任务呢!由于刚刚银信分家,贷款还是由信用社的代办员管着,该村的信用社代办员姓张。我对王代办员说:“时间还早,我让老张领着我到户催要一下贷款。”
“你去也行。可是中午饭一定回来吃!”王代办员急不可耐地对我说。
王代办员的媳妇一听我要出门,忙不迭地说:“我都准备做饭呢,你回来我就做好了。你一定回来吃呀!”
我一边应者,一边向信用社的张代办员家里去。张代办员领着我挨个找到贷款户的家门,挨个进行了催要。由于是秋后,农民的手头有了卖粮食、卖农副产品的收入,效果还不错。
转完了,我就骑着摩托车把张姓代办员送回家里去。到了家,车还没停稳当,张代办员就从后座上跳下来,对在屋里的他媳妇说:“快点准备饭!”
他媳妇一步从屋里出来,答应道:“还用你安排,我都准备好了。光等着你们回来吃呢!”
边说边把我让到屋里,倒上早已充好的热茶。我看到张代办员的媳妇都把菜切好,只等下锅了。
我一看这动静,急着对张代办员说王代办员让我到他家吃饭去。
一听这话,张代办员就急了:“他家的饭好吃吗,你非得上他家吃去。别看银信分家了,我们不归你们农行管了,可这感情到什么时候都有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