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婆婆|小吃闹东京:趣谈宋代开封府的繁华饮食文化( 二 )


“当时在东京宫城东华门有一家风味小吃店叫‘魏氏鲊铺’ , 因在东华门外 , 人们把他售卖的鲊叫作‘东华鲊’ 。 ”孙润田说 , 相传 , 宋人王时亨的外祖父徐公喜欢吃“魏氏鲊铺”所制的鲊 , 一次与客人共餐 , 派仆人前往买鲊 。 仆人不知道路就询问路人:“你知道‘魏氏鲊铺’否?”路人厉声说:“东华门外 , 谁人不识!”

曹婆婆|小吃闹东京:趣谈宋代开封府的繁华饮食文化
文章图片

特色美食故事多
现在我们吃到的火腿、东坡肉、涮火锅、汤圆、各式糕点等美食 , 都是发明或流行于宋代 。
东坡肉又名滚肉、红烧肉 , 是江南一道传统名菜 , 相传为北宋大文豪苏轼所创制 。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 。 东坡是黄州的一块撂荒旧营地 , 苏轼在这里开荒耕种 , 亲近自然 , 自号“东坡居士” 。 因当地猪多肉贱 , 他才想出这种吃肉的方法 。 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诗话》中记载:“东坡性喜嗜猪 , 在黄冈时 , 尝戏作《食猪肉诗》云:‘慢着火 , 少着水 , 火候足时他自美 。 每日起来打一碗 , 饱得自家君莫管 。 ’”公元1085年 , 苏东坡从黄州复出 , 经常州、登州任上返回东京在朝廷里任职 。 没过多久受排挤 , 公元1089年要求调往杭州任知州 , 这才将黄州烧肉的经验发展成东坡肉这道菜肴 , 后流行于江浙 。 “火腿”一词也产生于北宋 , 相传也是苏轼发明 。 苏轼讲述了制作火腿方法:“火腿用猪胰二个同煮 , 油尽去 。 藏火腿于谷内 , 数十年不油 。 ”
火锅是宋朝美食家林洪发明的 。 他曾经在冬季的武夷山捕获一只肥美的野兔 , 但山中没有厨师 , 他不知以什么烹饪方式来处理 。 一位老食客告诉他:“山间只用薄批 , 酒酱椒料沃之 , 以风炉安座上 , 用水少半铫 。 侯汤响一杯后 , 各分一筋 , 令自筴入汤、摆熟、啖之 , 及随宜各以汁供 。 ”用筷子夹着切成薄片的野兔肉 , 在热气蒸腾的汤水中一撩拨 , 马上变出云霞一般的色泽 , 再蘸上“酒酱椒料”制成的调味汁水 , 入口一咬 , 一种更鲜美泼辣的味道立即便激活了味蕾 。 林洪将这种烹饪方式命名为“拨霞供” 。 随后“拨霞供”从山野间传入市井 , 人们从中得到创造美食的灵感 , 将“涮”字诀广泛应用于餐桌之上 , 不独兔肉 , 其他肉片与菜蔬均可一涮而熟 , 蘸酱食之 。 此法传至今天 , 人们称之为“涮火锅” 。 林洪还在他的《山家清供》记录了豆芽的制法:“以水浸黑豆 , 曝之及芽 , 以糠秕置盆中 , 铺沙植豆 , 用板压 。 及长 , 则复以桶 , 晓则晒之……越三日出之 , 洗 , 焯以油、盐、苦酒、香料可为茹 , 卷以麻饼尤佳 。 色浅黄 , 名鹅黄豆生 。 ”宋人的菜谱中 , 黄豆、绿豆、豌豆、芽蚕、赤豆均可发成豆芽食用 。
汤圆 , 也发明于宋朝 。 南宋词人姜白石有一首诗写道:“元宵争看采莲船 , 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 , 孤灯犹唤卖汤圆 。 ”宋人用吃汤圆的方式 , 含蓄地寄托情思 , 期待与亲人团圆相聚 。
随着农作物产量的增加 , 麦面和大米逐渐被开发成口味更加丰富的风味小吃 。 宋朝的面食点心花样繁多 , 面条类有晻生软羊面、桐皮面、盐煎面、鸡丝面、插肉面、三鲜面……馒头类有羊肉馒头、笋肉馒头、鱼肉馒头、蟹肉馒头、糖肉馒头、裹蒸馒头……烧饼类有千层饼、月饼、炙焦金花饼、乳饼、菜饼、胡饼、牡丹饼、芙蓉饼、熟肉饼、菊花饼、梅花饼、糖饼……宋代 , 人们用大米来制作各式糕点:糖糕、花糕、蜜糕、糍糕、蜂糖糕、栗糕、麦糕、豆糕、小甑糕蒸、重阳糕……著名的苏式点心 , 好以桂花、玫瑰调香 , 口味香甜 , 在宋代已经形成流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