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等品|秋天的第一道美食,为什么是大闸蟹

【优等品|秋天的第一道美食,为什么是大闸蟹】
优等品|秋天的第一道美食,为什么是大闸蟹
文章图片

撰文 | 魏水华
头图 | 谁最中国
在汉语里 , 蟹是个很有意思的字 。
它的原型是“獬” , 一种有长相像羊的瑞兽 。 由于螃蟹的节肢动物外形 , 中国人又认为它是一种虫类 。
“蠏”和之后衍生出的“蟹” , 由此而来 。

优等品|秋天的第一道美食,为什么是大闸蟹
文章图片

一方面 , 介于螃蟹丑陋、恐怖的外形 , 它被贴上了“虫”这样的标签 。 但另一方面 , 中国人推崇鱼羊为“鲜”、羊大为“美” , 所有和羊肉挂上关系的 , 都会有着好吃的隐喻 。
鲁迅先生说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 , 就包含了这种征服丑陋和恐怖 , 最后得到美味的 , 复杂的心理 。

优等品|秋天的第一道美食,为什么是大闸蟹
文章图片

在幅员辽阔、水系绵长的中国 , 蟹 , 历来都是东方人对于探索和美味的终极诉求;而在这个与农耕深深绑定的国家 , 淡水螃蟹有着卓尔不群的地位:在大多数人印象里 , 海鲜总是比淡水水产好吃 。 鲫鱼、草鱼、鲤鱼 , 哪比得上东星斑、九棘鲈、黄唇鱼?
大闸蟹似乎是唯一的例外 , 无论梭子蟹青蟹黄油蟹多好吃 , 任谁都无法取代大闸蟹的地位 。
“不是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从很早前开始 , 秋风起、尝蟹鲜 , 不仅是爱吃者的应季滋味、是老饕们展现阅历和品位的标签、更是东方古国的人们 , 对舌尖美好的无穷向往 。

优等品|秋天的第一道美食,为什么是大闸蟹
文章图片

No.1 壹
9月22日 , 阳澄湖大闸蟹正式开捕 , 在一众销售平台里 , 天猫又一次拔得头筹 。 第一篓阳澄湖大闸蟹在百亿补贴直播间“抢鲜” , 成为金秋美食的标杆味道 。

优等品|秋天的第一道美食,为什么是大闸蟹
文章图片

为什么人们对大闸蟹的追求 , 甚至超过许多捕捞难度高、平常更罕见的海鲜?
事实上 , 中国人食用这种学名“中华绒螯蟹”的螃蟹历史 , 由来已久 。 早在公元5世纪 , 南朝史籍中就记载了当时名士弼柞饮酒吃蟹的诗句“左手持酒杯 , 右手持蟹鳌 , 拍腹酒穿中 , 便足俩一生” 。
诗句有点糙 , 但持螯饮酒 , 微醺快意的状态 , 却引领了后来上千年里 , 文人士大夫饮食风尚 。
长三角地区 , 而作为南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地理基本盘 , 中华绒螯蟹的风尚在此诞生 , 绝非偶然 。

优等品|秋天的第一道美食,为什么是大闸蟹
文章图片

螃蟹并不是纯粹的淡水水产 。 “洄游” , 是打在它身上的许多人都不知道的标签 。
幼年时 , 大闸蟹在海水或江河入海口的半咸水中孵化出生 , 浮游生活 。 海水中丰富的藻类和微生物 , 为蟹崽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相对安全的生长环境 。
随着蟹体成长增大 , 本着趋利避害的本能 , 大闸蟹会逆游而上 , 在天敌较少的湖泊淡水环境中生活——这也是长江流域天生比黄河、辽河等河流更适合大闸蟹生活的原因 。 丰沛的水资源和密布的水网 , 让幼蟹在逆游而上中 , 更容易找到水流平缓、食物链简单的湖泊 。
而这 , 也是长江下游蟹品质最高的原因:相比千里迢迢洄游到中游 , 早已劳累变瘦的螃蟹 , 只有生存力强、个体强壮的蟹 , 才能占据下游最省力就能到达的地方定居 。 阳澄湖 , 正是长三角地区 , 距离长江干流和入海口最近的大型湖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