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干饭,你选网红餐厅还是苍蝇小馆?( 三 )
比如贫困时代和富裕时代 , 流行的菜肯定是不一样的 。 就像月饼 , 我们现在会说月饼“太油了”“太腻了”“吃不下了” 。 但在漫长的农耕社会里 , 它却是一个非常真诚 , 饱满 , 可以说是大补、也容易保存的点心 , 但是在富裕时代 , 比如现在 , 我们都在寻找低脂的、低热量的替代性食物 , 肥腻的月饼肯定是要被嫌弃的——不同时代背景的美好食物标准差别太大了 。
所以菜和食物的变迁 , 跟背后的社会和审美变迁 , 和人群的流动 , 和物产的关系 , 关系都太密切了 。 在这个关系网里 , 菜只是一个表面 。
Q:选择做厨师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 同时半成品加工也在普及 , 感觉中国菜有点后继无力 。
A:我很早就注意到一个现象:现在的年轻人 , 不会炒菜了;炒菜作为一种宋代开始成形的技艺 , 可能要失传了 。
不知道你是不是发现一个网络现象:现在很多人只会做“烧菜”或“炖菜”——很多人炫耀自己做了一桌菜 , 但你仔细看就会发现 , 这些都是烧菜或炖菜 , 而不是炒菜 。 他们都是用各种酱料把菜包裹然后弄熟 , 比如说可乐鸡翅、各种浇上酱油 , 白糖 , 包括奶酪的猪肉丸子等 。
它不存在难度 , 因为酱料太容易了 。 而炒菜是比较难的 , 它讲究刀工、火候和佐料的搭配与拿捏 , 中国人的炒菜是一绝 , 小荤小素 , 其实也符合现代人追求健康的趋势 。
文章图片
考验厨师刀工的“大煮干丝”刘小柱/摄
从这个角度去看宫保鸡丁、麻婆豆腐这些需要深加工的菜时 , 我觉得这样的菜一定会死的——尽管它流行了100年 , 但它的难度 , 和现在人对炒菜的掌握程度的之间的矛盾 , 注定了它也是会消亡的 。
但我觉得这个也正常 , 我们的食物是每隔100年就会进行一次大的革新的 , 它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 比如找一本100年前的菜谱你会发现:“哎?这是什么菜?它是怎么做的?”即便现在有些餐厅 , 或者美食家说自己做的是古法做的菜 , 实际上也未必就是真正的古法 , 因为当时的佐料系统都不在了啊 。 菜是随着社会变动、人群和文化的交流、食材的传播而不断发生变化的 。 比如红烧做法的流行 , 就跟日本酱油在中国的普及有很大关系 , 它其实也没有那么长的时间 。
【上海|干饭,你选网红餐厅还是苍蝇小馆?】小县城比大城市吃得好
Q:比起网红餐厅 , 当地小馆或苍蝇小馆 , 是不是更能代表饮食特色?
A:本来我也觉得当地小馆最能代表当地特色 , 毕竟网红餐厅是靠装修等噱头来做餐饮 。 但前不久去了趟成都 , 深深地颠覆了我的印象 。 成都有一家特别有名的网红包子铺叫“李与白” , 它隔壁有家当地老店 , 叫“十二桥包子店” 。 这两家店都是早上现包包子 , 而且还都是名厨 , 还都是开放式厨房 。 但很明显:“李与白”要比“十二桥”好吃得多 。 我当时也很纳闷 , 后来才想明白:一是成都的饮食基因太发达了 , 二是现在有的网红餐厅进步了 , 它是按现在人的概念去做包子的 , 降低了肥肉的比例 , 缩小了包子的个头 , 却相当好吃 。
可能这也是我们前面说的食物的变迁的一部分吧 。
不过成都的情况还没有在全国普及 , 从当下整体的饮食环境去看 , 网红餐厅显然不具备地方代表性 , 甚至普遍比较重环境而忽略口味 , 还需要慢慢成熟 。 但也绝对不能说 , 苍蝇小馆就一定是好吃的 , 人们喜欢它 , 肯定不是因为它又小又破 , 而是喜欢它的人间烟火感 。
推荐阅读
- 车轮|上海一网红餐厅被立案调查
- 长宁区市场监管局|上海一餐饮店卖“金寿司”被罚
- 传统|东北大网红金婆婆烤肉上海首店?这人气无敌了?
- 意面|上海一餐厅顾客疑似吃到网红咬过的芝士轮,涉事餐厅已被立案调查
- 太原|趣读丨上海人没吃过的上海肉蓉面,怎么成了山西特产
- 金箔|“壕”无人性!这种“亿万富翁吃的美食”风靡上海?成本曝光,你还敢下嘴吗?
- 非食品|上海一餐饮店寿司中加金箔被处罚,生活中这些食物入口也需谨慎
- 玉米面|上海这家店惹争议,人均300给客人吃“剩菜”,遭来万人痛骂
- 芝士|上海一餐厅重复使用被咬过的车轮芝士,店方承认系管理疏忽
- 上海市|上海无人不知的老面馆,荷包蛋7元1个,外地游客感觉被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