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头症|“代谢”揭开寨卡病毒致小头症“真相”( 二 )


上述研究表明NAD+代谢重编程可能是寨卡病毒感染导致小头症的潜在分子机制和干预靶标 。
为了验证这一假设 , 研究人员在小鼠体内补充了NAD+及其重要前体物质烟酰胺核糖(NR) , 结果发现 , 寨卡病毒感染导致的小头症相关指标(包括细胞调亡、脑重、体重、生存期等)均得以显著改善 。
“这些研究不仅为临床方面理解寨卡病毒感染所致小头症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大数据资源助力 , 同时指出干预NAD+代谢在相关治疗和药物开发中的潜在价值 。目前 ,  NAD+相关补充剂在抗衰老领域受到广泛关注 , 我们的研究为NAD+在寨卡病毒感染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启发和线索 。”胡泽平说 。
深入研究 推动临床
科学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 。胡泽平说 , 从一个生物学现象出发 ,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 , 这个过程中充满未知、艰辛与挑战 , 但又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 。
“当解决了某一个科学问题 , 甚至是实验中的一个小‘错误’时 , 那种满足感和获得感是难以言喻的 。”胡泽平说 。例如 , 在验证实验阶段 , 他们一方面需要考虑临床实际用药方式 , 一方面由于孕鼠易受外界刺激干扰、胎鼠个体较小 , 存在给药方式受限、实验操作困难等问题 。经过反复讨论和预实验摸索 , 研究团队最终制定了孕鼠饮水添加 , 并结合其新生小鼠腹腔注射的给药方案 , 才使实验得以顺利进行 。
国际同行一致认为该项工作十分新颖、有趣 , 认为“这是一项多组学研究杰作”“为其他寨卡病毒相关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源和科学假说” , 并且“发现了一种新的可被进一步开发为药物靶点的治疗策略” 。
不过 , 胡泽平表示 , 受限于实验条件以及时间等客观因素 , 在该研究中 , 他们只是在小鼠体内实验证实了回补NAD+或NR可以改善寨卡病毒感染导致的小头症 。然而 , 这种改善作用是否可以通过实验方案的优化 , 比如与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等得到更好的效果 , 还需要继续探究 。
“未来 , 如果条件允许 , 我们希望继续深入探索 , 并可以实现临床转化 。”胡泽平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