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头症|“代谢”揭开寨卡病毒致小头症“真相”
采访人员 韩扬眉
寨卡病毒主要由蚊子叮咬传播 , 人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类似登革热的症状 。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损害胎儿神经系统 , 导致新生儿小头症及其他病变 。然而 , 小头症是如何发生的?其有效的治疗手段是什么?人们尚无法回答这些问题 。
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胡泽平团队与合作者从代谢的角度 , 率先揭示了寨卡病毒感染导致小头症患儿脑组织中发生了显著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以下简称NAD+)代谢重编程 , 并提出靶向NAD+代谢可以改善病毒感染导致的小头症 。8月12日 ,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代谢》 。
打开治疗窗口
2015年5月 , 南美地区暴发的寨卡病毒在短短8个月内导致150万人感染 , 其中新生儿小头症疑似病例激增至3894例 。而后 ,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寨卡病毒已构成 “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小头症的背后是生命体内的物质发生了剧烈变化 , 而代谢是生物物质和能量产生的基础生物学过程 。然而 , 目前人们对寨卡病毒感染导致小头症的分子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 尤其是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及调控关系尚不明确 。
过去 , 科学家们对寨卡病毒感染机制进行了一些探索 , 发现了一些与寨卡病毒相关的宿主蛋白或信号通路 , 但大多研究主要基于体外细胞系模型 。“我们还不清楚寨卡病毒感染如何引起宿主体内的分子变化 。从代谢的角度出发 , 可以更好地理解寨卡病毒感染导致小头症的分子机制 , 进而开发治疗该疾病的潜在策略 。”胡泽平告诉《中国科学报》 。
借助多年积累 , 胡泽平团队创建了高灵敏、高精准的广谱靶向代谢组学技术 , 开发了多条关键代谢通路的高灵敏度动态代谢流分析技术 , 并以此阐释了肿瘤、病毒性传染病等多种疾病的代谢分子调控机制 。胡泽平表示 , 运用新型代谢组学和代谢流分析技术 , 研究人员分别阐释了恶性黑色素瘤、造血干细胞、肺癌、心脏再生的代谢重塑及其分子机制 , 揭示了潜在治疗新靶标和新策略 。
这些基础为揪出寨卡病毒诱发小头症的幕后“黑手” , 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和研究经验 。
【小头症|“代谢”揭开寨卡病毒致小头症“真相”】“代谢”揭示小头症分子机制
胡泽平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利用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策略 , 对寨卡病毒感染所致的小头症进行了全景式研究 , 从RNA水平、蛋白质水平和代谢物水平全面、系统地描绘了小头症的分子图谱 。
研究人员通过对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的数据整合发现 , 感染寨卡病毒的小鼠脑组织代谢发生了显著变化 。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代谢的改变?研究人员进一步对蛋白组学数据和代谢组学进行分析 , 发现感染小鼠脑组织中氧化磷酸化、三羧酸循环等与线粒体代谢密切相关的代谢发生了显著改变 。更重要的是 , 代谢组学分析发现 , 这些小鼠脑组织中NAD+及其相关的前体代谢物发生了急剧变化 。进一步结合转录组以及蛋白组数据 , 他们从不同角度交互验证了NAD+代谢重编程过程 。
研究人员表示 , 辅酶NAD+存在于所有活细胞中 , 参与了生命机体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 , 其异常代谢将严重影响机体细胞和组织的健康 。代谢重编程 , 也就意味着病毒通过“劫持”受感染宿主细胞的代谢 , 获得了存活、增长所需的生命物质和能量 , 以及逃避免疫监视的“保护” 。
推荐阅读
- 咖啡|前滩太古里,TA们透过唇语“听见咖啡”
- 牛肉|百县千碗丨数九寒冬,到哪儿吃“暖”?
- 青菜|东北女子在西安生活6年,囤200斤白菜腌酸菜,成疫情“最富的人”
- 鸡蛋|冬补三九,宁可不吃肉,也要常吃10种“根菜”,抵御寒冷安稳过冬
- 蒸鱼|料酒不是“万能去腥调味料”,记住“3买4不用”,搞错了适得其反
- 抖音怎么送灯笼给抖音好友(如何送灯笼给抖音好友)
- 土豆|东北人爱吃的6道“硬菜”,不放一点儿肉,却比肉还受欢迎!
- 龙虾|普洱茶界独一无二的“勐海味”,究竟是什么味?带着点海腥味吗?
- 勐海|普洱茶界独一无二的“勐海味”,究竟是什么味?带着点海腥味吗?
- 饺子|元旦假期到,精选“6款水饺”,好吃好做又实惠,吃完顺利一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