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北方厨房:一个家庭的烹饪史

三、年夜饭的大菜:什锦假鱼肚
【年夜饭|北方厨房:一个家庭的烹饪史】孔二先生和孔四先生虽说没分家 , 但是分爨开伙 。 孔家不是大富人家 , 且是创业一代 , 家风朴实 , 不讲排场 , 不事奢靡 。 孔二先生这边 , 主厨的是二太太 , 也就是我的奶奶——把厨房交给别人 , 她不放心 。
四奶奶出身大户人家 , 娘家广有田产还有买卖字号 。 她主持中馈的手笔格局 , 自然和我奶奶不太一样 。 我奶奶崇尚节俭 , 惜物敬物 。 在她眼里 , “抛米撒面”是要下地狱的罪孽 。 她不识字 , 却“敬惜字纸” 。 小孩子习字临帖写坏的纸张 , 无论大小 , 她都整整齐齐归置在一起——随意丢弃那是对字、对圣人的不敬 。 她一生不挑食 , 却唯独不吃牛肉 , 是因“不忍” , 牛辛苦一生 , 结局不应该是被宰割烹煮 。 每逢杀鸡 , 她嘴里总是念念有词:“小鸡小鸡你别怪 , 你是阳间一刀菜 。 不怨你 , 不怨我 , 怨你主家卖给我 。 ”她敬畏、尊重世界的秩序 , 相信万物有灵 。
我奶奶有一道保留菜式:假鱼肚 。 这是一道大菜 , 逢年过节才上桌 。 食材其实很平常 , 就是猪肉皮 , 但做法特别费时 , 远不是一日之功 。 首先 , 是要风干猪皮 , 平日里做菜、剁馅儿 , 剔下来的肉皮 , 随手挂在厨房墙壁上 , 或是屋檐下 , 晴雨霜雪中 , 让它们慢慢风干 , 不急不躁 , 不慌不忙 , 一条一条 , 积少成多 。 到腊月里 , 年根下 , 时辰到了 , 找来一个大盆 , 把风干透彻却也是浑身蒙尘的肉皮集合起来 , 烧一大锅滚烫的碱水 , 将肉皮倒进盆里浸泡一天一夜 , 就像发海参 。 然后就是一遍一遍地反复清洗 。 每一条每一块 , 都要用刷子刷 , 用镊子拔掉毛根 。 最后 , 处理干净的肉皮 , 就像经过忏悔和被赦免的灵魂一样 , 新鲜而纯洁 。 然后 , 再将之切成合适的大小 , 控干水分 , 烧一锅热油 , 炸 。 炸到猪皮表面金黄卷曲而起泡 。 这是最具技术含量的一个环节 , 油温几分热 , 起泡的程度 , 肉皮的色泽 , 全凭经验 。 接下来 , 是要用砂锅吊一锅好汤 , 鸡汤、骨汤 , 都可以 , 把炸好的猪皮下进去 , 和火腿、蛋饺、面筋、玉兰片等食材文火慢煨(有冬笋最好 , 但当时北方不是那么容易买到鲜笋) , 最后 , 连砂锅上桌 , 热气腾腾的什锦假鱼肚就算大功告成 。 这菜 , 其实就是北方的“全家福” , 与福建的“佛跳墙”一类 , 是节庆的菜肴 , 有喜气 。
除夕的年夜饭 , 两房人是要在一起吃的 。 主妇和女佣们各显神通 , 而什锦假鱼肚是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 。 当然 , 做假鱼肚的 , 一定是我奶奶 。 那是她所信奉的宗旨:物尽其用 。 从浑身蒙垢的一块猪皮 , 到华丽的什锦大菜 , 这其中的奥秘 , 就是我奶奶和这世界相处的方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