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信|海底捞是如何走到了“关店300家”( 二 )
3年前,红星资本局也曾在中午1点左右实地探访过海底捞门店,当时海底捞午餐客满、系统已停止放号。下午4点半,等候区已经坐满了排队的顾客,平均等待时间长达1个小时左右。2、3位服务员穿梭其中,为顾客提供各种服务。一家拥有90张餐桌的海底捞门店,员工总人数达130-150人。
文章插图
红星资本局实地拍摄,海底捞某门店三年前的等待区
红星资本局对门店员工进行了采访,对于海底捞的“瘦身”计划,员工们并不意外。
有员工向红星资本局直言,从去年开始,海底捞的生意就大不如以往。“直到现在,消费者的用餐习惯也有所改变,只有在节假日的客流多一些。节假日订位需要提前1-3天,平时随时都有餐位,用餐高峰也不一定能坐满。”
此外,门店数量持续增加也影响了客流。有些地段,两家海底捞门店之间只有5分钟步行距离。
员工还表示,为了应对疫情兴起的海底捞外卖订单,在今年也明显下降。
另一方面,薪酬下降,也让海底捞员工对闭店计划有所预料:“除了底薪,我们的收入还有计件工资。在底薪和计件单价都上涨了的情况下,今年到手的工资却比前年少。”
此次关店,海底捞表示不会裁员。受访员工也没有明确表达出担忧,只告诉红星资本局,“员工的工作状态没有受到影响,会用更饱满的热情服务消费者。”
海底捞错在哪儿?
盲目自信,对趋势判断错误
2020年初,新冠疫情袭来,使实体餐饮行业遭受重创。据中国烹饪协会的调研数据显示,2020年年初疫情期间,93%的餐饮企业都选择关闭门店。受此影响,行业营收也出现大幅下滑。据iiMedia Research数据,2020年中国火锅行业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5295亿元跌至4236亿元。
也就是在2020年餐饮行业的至暗时刻,海底捞开启迅速扩张之路。因为此时的海底捞对于“疫情后旺季”的到来充满信心,也是海底捞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吃到更多复苏红利的“抄底”好时机。
究竟是何种自信让海底捞在此时机选择拓店战略?
①收入端:高翻台率
据公司财报,海底捞营业收入在2018、2019年同比增长幅度达到59.6%和56.5%,2019年全年营收达到265.56亿元。业绩呈现高速增长状态,而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因为门店的持续扩张和同店数据的持续提升(包括转化率、复购率等)驱动。
根据资料,转化率和复购率每提升一个百分点,能带来十倍增量的营业额收益。此外,消费者转化率与复购率的增加,也让海底捞的翻台率一直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19年,海底捞的翻台率为4.8次/天,对比同年呷哺呷哺的翻台率为2.6次/天。
文章插图
来源:公司财报、红星资本局
据公开资料,5次/天已经接近海底捞单日承载的用餐极限,这是海底捞选择大幅度开店的主要原因之一。
②成本端:强供应链
自2006年以来,海底捞成立了为其提供货品的上游供应公司,如蜀海集团、颐海国际等。受益于关联企业的合作,海底捞在实现规模化的同时,提高了其经营效率。
文章插图
除此之外,2017年之后,海底捞在核心关联公司的采购比例逐步走向均衡化,五家主供应商的合计采购额占总采购额明显下降。不过度依赖关联公司,面向全上游供应链寻找合作伙伴,海底捞议价话语权进一步提高。
文章插图
来源:公司财报、红星资本局
推荐阅读
- 高校|广西这所高校湖里捞出8000斤鱼,免费请师生吃!
- 月饼|这所高校火了!捞1300斤鱼免费请学生吃
- 雄鱼|这所高校火了!捞1300斤鱼免费请学生吃
- 师生们|今天长沙这所高校火了!捞1300斤鱼免费请学生吃!学长学姐酸了:这可是我们喂大的
- 中式快餐|关店300家后,海底捞又被曝关闭近半副牌,“10元店”模式也跑不通?
- 锅底|海底捞宣布未来全国至少一年两次上新节奏
- 门店|海底捞:未来全国门店一年将至少推出两次新品
- 新品|派“羊探”寻购原料海底捞宣布至少一年两次上新
- 真姬菇|这道真姬菇木耳胡萝卜条捞瑶柱面,最适合宝宝吃
- 宋青|海底捞加快上新节奏,启动“用户共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