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茶|“抠门”的年轻人背后:百亿市场的临期食品是不是个好生意?( 三 )


实际上,这些备受年轻人追捧的临期食品多是网红零食。临期食品折扣店受到年轻人喜爱更多是因为迎合了年轻人的一些特性——热衷尝试新鲜事物、将薅羊毛视为一种时尚潮流等。而在线下商超,大爷大妈依然是临期食品专柜的主力军。
市场面临同质化竞争
临期食品是个好生意吗?
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不少厂家面临产品滞销、库存积压的问题。到了2021年初疫情逐步缓解,临期食品行业也步入快速增长阶段。
2021年4月,胡先生的折扣店在通州万达开业。得益于之前从事食品业务所积累的人脉,胡先生联系到一家价格品质都不错的供货仓,选址也定在了客流量较大的万达广场。刚开始胡先生的店铺几乎每天都爆满,有时候赶到周末,排长队结账也是常见的事情。
胡先生告诉采访人员,这个行业利润率大概在30%左右,自己店铺每个月的收益平均在30-40万之间。“我们店的生意还好,真正生意好的店铺一个月可以达到200(万)”。胡先生说。
相较于大多数做临期食品生意的人来说,胡先生还算比较幸运。实际上,临期食品货源并不稳定,且多是批次货。
胡先生告诉采访人员,自己店里曾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一批一线品牌咖啡,但此后就再也没有遇到过类似的货。一般情况下,临期食品的来源包括商超存货、厂商库存积压等,此类商品也多是通过微信群、QQ群等发布货源信息,很难像正期产品一样形成大规模且稳定的供应渠道,而真正纯做临期食品的店铺也很难走得长远。目前,线下折扣店和线上网店多是临期食品和正期食品一起销售。
为了探寻临期食品供货源,采访人员走访了北京一大型临期食品折扣仓。 据仓库销售人员介绍,库中大约有一千多种折扣商品,其中临期商品占比仅在10%-20%左右。在销售人员提供的11月5日的报价单中,该折扣仓共有1156种商品,其中临期折扣的商品仅有145种,占比为12.5%。仔细浏览报价单中的临期折扣品,采访人员发现其中常见的品牌不到十种。
茶茶|“抠门”的年轻人背后:百亿市场的临期食品是不是个好生意?
文章插图
某仓库临期食品样品间。李梦涵 摄
在样板间,采访人员发现,临期商品货架仅有一排,且并非货架上所有商品都临近保质期。对此,销售人员解释称,由于库存压力,厂商眼中的临期与大多数消费者对临期的定义并不相同。例如,一款瓶装饮料保质期为9个月左右,根据食品保质期临界6级标准,这款饮料生产出来八个月以后才进入临界期,但在厂商眼中,饮料在仓库中存放超过3、4个月就算“临期品”,可以打折处理给供应商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折扣店所售卖的食品日期看起来比较新鲜。
临期商品占少的问题也体现在了胡先生的折扣店中。随着疫情积累临期商品的逐渐消耗,胡先生店铺供货仓所提供的临期品越来越少,一线品牌的临期品更是难得一见。采访人员所走访的折扣仓销售人员也表示,一线临期品是俏货,每次发到群里都会被订购一空,很难抢到。
取代临期品的是国内二三线品牌的商品以及更多的进口商品。一般折扣店家称国内二三线品牌商品为“低价货”,“低价货中间经销商少,品牌也没有广告费,所以价格低,会在临期仓库走货,但日期是好的”,胡先生说。而国外商品根据产地不同,某些商品本身价格就低,比如新西兰产牛奶,进口牛奶的价格就便宜。
近一年来,市面上的临期食品折扣店数量越来越多,吸引了一大批猎奇的年轻群体消费。这些折扣店内售卖的主要是少部分临期品、二三线正期品和海外进口商品。其中,折扣店的主要支撑产品正是二三线正期“低价货”,这些产品在口味和知名度上并不突出,在包装上也多以模仿一线品牌为主。而所谓的临期食品折扣店其实只是借助近年来临期食品走红的噱头宣传,售卖的主要产品还是正期货,价格低廉也仅是因为没有多级经销商层层加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