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沙漠、丝绸之路与美食的全球化( 二 )
丝绸之路对各国美食的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很多地方特色饮食中 , 外来食物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 沙俄帝国为中亚带来了许多新式菜肴 , 比如蔬菜汤和罗宋汤 , 还有俄罗斯馅饼和薄煎饼 。 就连当今许多中亚菜肴的主要食材——稻米——在当地扎根的历史也不过区区1500年或者更短 。
《沙漠与餐桌》关注的重点是全球化如何影响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个文化的发展 , 以及今天全球化如何持续改变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 尼科洛、马费奥和马可·波罗的远行 , 以及数以千计名不见经传的祆教祭司、粟特人、波斯人、回鹘人、古吉拉特人、突厥人和阿拉伯人的旅程 , 都对当代人的食物清单产生了影响 。 当这些旅人途径亚历山大港、巴格达、贝鲁特、布哈拉、君士坦丁堡、大马士革 , 卡菲尔卡拉、麦加、马斯喀特、片吉肯特、泉州、撒马尔罕、塞萨洛尼基、吐鲁番、乌兰巴托和西安等城市时 , 他们一路捡拾起各种从未见过的植物和不同品种的农作物 , 最终将它们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 一位作家曾写道:“将我们称为食用植物的仆人并不算夸大其词 , 人类勤勤恳恳地将它们送往世界各地 , 像奴隶一样在精心打理的果园和田地里照料它们 。 将这些人类活动称为种子的传播 , 这完全不是夸大其词 。 ”
赶着大篷车的商队和香料商贩走遍四海 , 他们通常会说多种语言 , 具备久经磨炼的社交技巧;他们善于开发新市场 , 将生意拓展到全球各地 , 而且擅长结交新的盟友 。 他们驾驶的大篷车不仅穿越了沙漠 , 还跨越了政治的壁垒 。 而在这一过程中 , 他们携带各种传奇植物的祖先一路同行 , 这些植物最终演化成了无可比拟的大马士革杏、大名鼎鼎的哈密瓜和撒马尔罕的金桃 。 史前中亚人还曾在阿拉木图种植适合做蜜饯的小苹果 , 在阿什哈巴德和撒马尔罕栽种硕大多汁的甜瓜 , 在吐鲁番培植外皮呈鲜黄色、能酿出甘美红酒和制成深紫色葡萄干的葡萄品种 。
如今 , 东亚厨房的烹饪魔法也是数千年来各种异域食材——尤其是香料——通过贸易输入当地的结果 。 吴芳思创作了数本关于丝绸之路的著作 , 她是一位颇受欢迎的作家 , 曾担任大英图书馆中文部的负责人 。 她指出:“除了动物园里的动物和奢侈品 , 食品便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进口商品 , 因为它们大大拓展了中国特色饮食的潜力 。 ”她还说:“可能让很多中国厨师意想不到的是 , 他们的某些基本原料最初都是进口产品 。 芝麻、豌豆、洋葱、芫荽以及黄瓜都是在汉代从西方传入中国的 。 ”
丝绸之路为世界各地的厨房带来了新颖的食材 , 但它对人类历史和农业还有更为深刻的影响 。 在各种农作物通过内亚进行早期迁移的过程中 , 随之一同传播的意义重大的创新之一便是农作物的轮作制度 。 在幼发拉底河上游伊斯兰古代村落发现的古代植物遗存年代在8世纪至13世纪 , 一位植物考古学家基于这些遗存指出 , 当时的农民已采用复杂的轮作制度 。 冬季作物包括二棱和六棱皮大麦、易脱粒小麦和有颖壳的小麦、黑麦、兵豆、豌豆、鹰嘴豆和蚕豆 。 夏季作物则有棉花、水稻、芝麻、黍和粟 。 这位学者还鉴定出一些果树和葡萄植株 , 以及少量蔬菜和香草 。
历史文献表明 , 在俄罗斯扩张之前 , 中亚已确立了复杂的农作物轮作制度 。 在1821年和1822年 , 探险家詹姆斯·弗雷泽在经由费尔干纳重走丝绸之路时便注意到当地实行轮作制 , 而且指出这种轮作制与泽拉夫尚地区的耕作方式十分相似 。 他记录了冬季作物和夏季作物相互替代 , 同时与果园和棉花田混合的情况 。 他还指出 , 在海拔更高的地带 , 水果多种植在山麓丘陵 , 同样的种植情况还有杏树、胡桃树和开心果树 。 1873年 , 尤金·斯凯勒在穿越费尔干纳和泽拉夫尚时 , 记载了当地冬小麦、大麦和玉米三年轮作、一年休耕 , 夏季种植水稻、高粱、棉花、亚麻和各类蔬菜的做法 。
推荐阅读
- 意大利|来吃意大利菜!
- 咖啡店|咖啡店分三种:星巴克们、瑞幸们和即将死亡的小咖啡店
- 新世界|?“虎”形头枕、年货礼盒……南京路步行街“新年集市”带你提前过年
- 老抽|酱油、生抽、老抽和蚝油该怎么用?
- 植物肉|它被称为“植物肉”,几块钱做一盘,健脑补钙、好消化,一口能下3碗饭!
- 集市|虎元素、老字号还有进博同款,南京路上的新年集市带你提前过大年
- 菠菜|日本上班族推爆的居酒屋10大排行,鸟贵族、矶丸水产你爱哪一家?
- 面包|陈香味究竟是什么味?仓味、烟味、酸味是普洱老茶该有的味道吗?
- 春寿眉|从芽头、叶片到茶梗,教你分辨白牡丹饼与春寿眉饼,很全很详细
- 烧烤|这家大牌档扎根集美11年,开在学校边,每次集会都来这,海鲜、烧烤、川菜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