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为什么猪肉越来越难吃,是感官上的错觉吗?不!是猪变了( 三 )



土猪肉油光闪亮
洋猪肉瘦肉率很高
因为以上几个原因 , 造就了中华土猪肉更好吃 , 但同时也因为其生长周期长 , 养殖成本高 , 较厚的肥肉也不好处理
最终在市场的选择下 , 养殖企业纷纷抛弃了中华土猪 , 而引进更符合市场效益的洋猪品种 。 这就是好吃的猪肉 , 现在难以吃到的主要原因 。
以后还能吃到好吃的猪肉吗?有些难 , 也绝非不可能 。
比如在偏远地区 , 很多农户养殖家猪 , 其目的并不是为了经济效益 , 而是养殖自己吃 , 所以在养猪的时候 , 他们优先考虑的是猪肉的口感和味道 , 而不是长得更快 , 更减少养殖成本的品种 。
所以 , 如果你在一些偏远地区 , 或者是一些乡下地方 , 还有亲戚的话 , 你也许会有口福 , 能够吃到以粗粮养殖的中华土猪 , 如果吃过不妨在评论区谈谈 , 你对这种猪肉味道感觉如何?让看到本文的吃货们 , 知道什么才是人间美味 。
农户散养的中华土猪
回到正题 , 在市场的选择下 , 中华土猪的生存空间已经被急剧压缩 , 已经压缩到什么程度了呢?
《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过:已经有部分的中华土猪品种 , 已经濒临灭绝 , 或者已经灭绝 , 已经灭绝的品种有:定远猪、龙游乌猪、窄勒黑猪等4个品种 。
也就是承载一些人的猪肉记忆 , 已经随着这些猪品种的灭绝 , 已经完全消失了 , 另外根据这份报道 , 中华土猪 , 至少还有37个品种 , 正在濒临灭绝 。
这些品种如果不加以保护和扶持 , 在不久的将来 , 也会随着市场的浪潮 , 而被淘汰 , 从中国人的餐桌上永远地消失掉 。
能保留住好吃的猪肉味道吗?随着中华土猪的市场份额和品种持续减少 , 一些国家机构和个人 , 逐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 知名教授陈清泉曾在面对采访的时候 , 说过这样一句话:“猪种的灭绝同样是一场生态灾难” 。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 , 中华土猪品种的灭绝 , 不仅仅是你此后再也吃不到记忆中 , 那份好吃的猪肉这么简单 , 它对中国养殖的生态系统是一场灾难 。
中国农业部曾经发布过这样一份报道《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 在这份报告中 , 详细地披露了中华土猪品种的现状 。
据这份报道记录 , 中华土猪总共有90个品种 , 其中国家级的保护品种有42个 , 省级保护品种有32个 , 还有其他品种有15个 , 这些被列举的品种 , 将被重点保护 。
从这组数据中 , 不难看出中华土猪面临的危机 , 总共90个品种 , 有89个品种被列入重点保护对象 , 只有1个品种没有被列入保护名录中 。
看到这份名录 , 至少有些心安了 , 因为国家已经在想办法保留这些中华土猪的猪种 , 也在尽力地保存记忆中好吃猪肉的味道 。
被保护的中华土猪品种
该如何才能经常吃到好吃的猪肉?随着近些年来 , 报道中华土猪的品种减少和濒临灭绝 , 国家已经参与进来对其进行保护 。
但是仅仅保护是不够的 , 中华土猪并不是大熊猫 , 大熊猫仅靠其憨厚的外表 , 就可以得到民众的亲睐 , 而中华土猪并且是餐桌上的一道菜 。
所以如何在保护的同时 , 让其能够在市场浪潮中站稳脚跟 , 这个就尤为重要了 , 让更多的养殖企业愿意养殖中华土猪 , 让更多的民众能够在菜市场中选购中华土猪猪肉 。
如此才能让人们吃到好吃的猪肉 , 那么该如何做呢?
事实上 , 洋猪品种在全球广泛推广的过程中 , 是利用基因改良技术 , 针对市场的需求不断地改良 , 让其适应市场的需求 。
由于西方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科学技术发达 , 在最底层的基因研究方面走在我们的前面 , 当我国农户还在用延续几千年传统养殖方法 , 养殖中华土猪的时候 , 他们已经利用基因技术 , 对猪种进行培育和改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