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搞“双标”的加拿大鹅,真以为国内消费者还吃这套?| 中国区( 二 )


需要强调的是,近几年,国内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早已大变。部分“跨国品牌”再也不能以过去的逻辑来看待现如今中国的消费市场。随着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再加之不少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像过去那样“钻空子”,继续“店大欺客”“规则歧视”的观念早就过时了。
这次加拿大鹅事件也提醒了这些“跨国品牌”,对待中国消费者权益的规则要与时俱进,更要增强服务意识。无论是对待国外的消费者,还是国内的消费者,都要一视同仁。今天的中国,很难再有“双标”的空间。老老实实提升产品、提升服务才是企业拥有持久生命力的王道。
需要看到的是,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国货品牌的崛起,许多曾经头顶光环的国际大牌早已在聪明消费者的评价中完成了“祛魅”的过程,走下了神坛。这也能从一波一波的“国货热”中可以看得出,消费者对国内品牌的认同感,早已超过过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到,“质量+服务”才是“活下去”的王道,而不能仅听品牌的“名声”。
“名声”是动态流动的过程,可以有,也可以无。既然品牌方透支“名声”,也别怪消费者“用脚投票”。在这一形势下,“双标”企业挨完骂拍拍屁股啥事没有的场景绝不可能继续上演,对于这些现实,这些搞“双标”的品牌方们最好心中有数。
特约撰稿人 | 杨鑫宇(媒体人)
编辑 | 丁慧
实习生 | 黎志栋
校对 | 吴兴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