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讲起一直关注研究进展的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的一则故事 , 桂院士有两次吃鳊鱼时真的吃到了无刺的鳊鱼 , 可惜吃的时候才发现 , 遗传基因没有留下来 。
高泽霞和年轻的科研团队 。
3
鱼刺变了 , 鱼肉不变
这次“乌龙”让高泽霞更加谨慎 。 他们编辑了大约40个基因 , 终于在2018年找到了一个“有效”基因 , 能减少70%的鱼刺 , 只有尾部还保留一点点 , 背部的刺都没有了 。
“有效”是否就是“主效”?高泽霞有些拿不准 。 这时 , 从遥远的巴西传来了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 , 在亚马孙流域偶然发现了自然突变的十几条无刺“大盖巨脂鲤” , 不是少刺 , 是完全无刺 。 虽然这一发现对她的研究没有实质帮助 , 却像黑暗中的一丝亮光 , 她明白了那个能少70%刺的基因肯定还不是主效基因 , 还要找 。 这给了他们一根定海神针 , 有了目标有了路径 , 他们继续拆基因盲盒 。
2019年底的一天 , 用高泽霞的话说 , “突然一下子” , 主效基因出现了 , 这次真的是无刺斑马鱼 。 几百条鱼无刺的表型非常稳定 , 再经过几代繁育 , 后代斑马鱼也都是无刺鱼 。 可以确定找到的就是主效基因 , 这是一个所有有刺鱼类都含有的共通基因 。
经过测定 , 虽然鱼刺变化了 , 可鱼肉中的氨基酸、脂肪酸含量和普通有刺鱼没有显著差异 , 肉质不变 。
4
真正无刺鱼
有望端上市民餐桌
找到主效基因后 , 高泽霞团队一方面进一步正向验证 , 将这个基因移植回无刺鱼身上 , 看它们是否又长出刺来 , 更确证这个基因的作用;另一方面 , 将发现的减刺70%的基因和减刺100%的基因都申请获批了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 作为公开信息向国内各个研究组推广 , 力争将这个基因运用到不同的鱼类身上 。
目前 , 高泽霞团队和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已经分别在鳊鱼、草鱼和银鲫身上试验了敲除调控鱼刺生长的主效基因 , 获得的第一代杂合体(F0代)的少刺鱼生长良好 , 形态正常 , 习性和普通有刺鱼没有差异 。
武汉的鳊鱼两年一成熟 , 鲫鱼一年一成熟 , 再将这些成熟的杂合体少刺鱼经过纯化繁殖一代 , 到第三代(F2代)就可以获得纯合体的遗传性状稳定的真正无刺鱼 。
同时 , 无刺鳊鱼的游动能力、营养等还需要科研工作者开展细致的研究 。
“相信无刺家鱼将会是大宗淡水鱼产业、家庭饮食结构的一次升级 。 ”高泽霞自信地说 。
推荐阅读
- 小贝|鲍师傅门店数量突破100家,计划陆续更换新门面
- 调控|吃鱼不吐刺有望实现!华中农大团队找到控制鱼刺基因
- 制作团队|东北人连鲍鱼都用铁锅炖?!《风味人间3》开播,还是熟悉的“风味”
- 美酒|喜讯 | 侍文院团队受邀参加CCTV-2《厨王争霸》总决赛节目录制
- 食材|美味在民间纪录片团队在莽山跳石子瑶寨记录美味食材
- 团队|上海新天地朗廷酒店唐阁中餐厅蝉联《米其林指南上海2022》一星殊荣
- 团队|买地道川货,还在上网问“度娘”?来看专家团队解读,当个懂行吃货
- 一职|马建军---名厨专访---《中国名厨联盟餐饮管理团队》新疆高级理事
- 陈亮|贵州金沙:白酒包装产业链实现大突破
- 鲍鱼|蜜雪冰城突破2万,曾经的国内门店第一,居然不是肯德基、麦当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