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张颐武:透过“眯眯眼”我们看到了什么】“三只松鼠广告”因模特妆容涉嫌歧视引发争议,使“眯眯眼”问题再度进入公众视野,其背后涉及的情况相当复杂。
文章插图
有两点是可以明确的:第一,这里涉及的不是个人长相如何的问题,华人或亚裔人群中当然会有“眯眯眼”,而个人长相从来就没有什么值得公开议论的地方。第二,这里也不涉及有特定长相的人是否适合做模特的问题。选择某种长相的人来做模特不需要一种特殊的限定。
应该看到,在西方文化中,的确存在关于东亚人形象的观念问题,在西方社会同样引起了东亚社群的不满。我们如今称之为“眯眯眼”的形象,其实是一套来自于西方对东亚人形象的刻板印象。在西方漫画、戏剧、电影及其他大众文化产品中,东亚人尤其是女性常常被描绘为高颧骨、长嘴巴、眯眯眼的形象。这当然是一些东亚女性的长相,但问题的关键是,西方认为只有这样的形象才代表东亚女性。20世纪以来,在需要表现东亚女性形象的场合,往往伴随着上述形象的出现。东亚女性被固定在这样的形象之下,同时那些文化产品一定要刻意用某种来自东亚的“民俗”氛围来强化这些形象的“代表性”,从而形成一种固化的形态,让人一眼就看出这是西方对于东亚女性的观照方式,这种状况难免包含着偏见和僵化的意味。
这种刻板印象是极为标签化和简单化的。自20世纪60年代“少数话语”的社会运动风起云涌以来,这种刻板印象在西方社会内部也不断地受到反思和质疑。反思的关键并不是“眯眯眼”能否被表现,而是为什么只有“眯眯眼”才能进入西方主流的大众文化视野之中,成为东亚女性的代表。这其中当然包含着对于东亚人群的偏见,即认定东亚人群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来“代表”。东亚人群的丰富性、自我审美被刻意无视了。而东亚人群内部也往往容易接受西方给予的“印象”,把这种来自西方的标准化审美“内化”为自己的选择。从而,也许相关行为没有刻意“辱X”,也似乎不必上升到某种高度,但这种偏见和简单化的刻板印象存在,引起公众对于这种状况的争议,也是正常的情况。中国人或者东亚人对自我形象的认知,当然需要本国或西方东亚社区的参与,不能被动地接受西方主流社会限定的刻板形象。大家都可以感知到,“眯眯眼”形象以及这种刻意渲染的氛围,显然与现代中国人对于“美”的认知存在现实差异。关键就在于,西方的观念根本无视中国或东亚社会的自我认识。
这些问题在有关“后殖民”等等文化问题的讨论中经常涉及,在批评理论领域已经受到相当长时间的关注,只是往往还未在社会或大众文化中形成更广泛的关注。现在接连出现的相关争议,实际上都与公众对过于简化的“刻板印象”不认同和不接受有关。“眯眯眼”形象作为“代表”的确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中国人自身的审美和认知,成为西方式的观照和表现方式的一种呈现,也就难免引发争议。中国公众当下的国际经验已经相当丰富,对于这些来自西方的表现方式有了更多了解,质疑或讨论也就变得不可避免,从而要求中国人的形象表现更为多样,更多地从“中国”内部的审美来观照的要求。这种讨论蔓延到网上后,难免激起相对激烈或未必恰当的表达。但相关争议的出现,对于改变刻板印象,建立一种更加契合中国人自我认知的审美,是有价值的。(作者是北京大学教授)
推荐阅读
- 咖啡|前滩太古里,TA们透过唇语“听见咖啡”
- 中国人吃玉米地图
- 中国人|吐司别再买了,5分钟学会,早餐孩子起床就能吃,好吃又营养
- 大列巴|一种面包,俄罗斯人拿它当主食,日本人当副食,中国人却当成零食
- 市场|中国人爱吃的它,为什么从餐桌上消失了?
- 面包|中国人400年的吃辣史:只有墨西哥能跟我们一较高下!
- 丹凤眼|不符合大众审美?三只松鼠回应质疑:模特为中国人,无刻意丑化
- 朥粕|中国人为什么爱吃猪油渣?
- 盐城|这道菜专属中国人的圣诞节,老外尝了一次,马上实现了反向输出
- 饮食文化|原创老外: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在碗里吃不用盘子?中国人回复让老外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