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溪火青
“泾川涂茶 , 芽细色白味香 , 为上供之物” 。 这是清代陆延灿《续茶经》中 , 引自《随见录》关于泾县产茶的一段记述 。 原书作者和写作年代不详 。 溯本探源 , 泾县在明未清初就盛产名茶了 , 除了细嫩多毫味香的泾川涂茶餐 , 泾县还产有名目繁多的其他名茶 。 如徐珂《可言》(1924年)有关石井茶的记述颇详:“胡惠生 , 泾县人 , 有文学 , 尝以其乡之石井见馈 , 饮而甘之 , 味至厚 , 以视吾杭龙井之明前雨前 , 色不及时香相若也 , 殆坑口所产欤?其叔朴安语予云 , 泾之茶名繁矣 , 皆系之以地 。 县志所载 , 惟白云一种 , 产白云山 , 今则满境蓬蒿 , 一林荆棘 , 不复有茶 。 晚近似来 , 茶之著名者为石井 , 涌溪次之 , 石井、涌溪皆在黄93山麓 , 石井尤深邃 , 两峰夹立 , 俗曰坑 。 茶产石罅 , 随山上下 , 天地皆青 , 疑非人境 。 杭州西湖之狮子峰 , 犹不兔有烟火气 , 茶有坑口坑底之别 , 坑底者尤难得 , 色香味更佳 。 作伪者率以近坑之茶紊之 。 ”因清代涌溪火青就很有名 , 这里所说的产于石井和涌溪一带的石井茶 , 可能就是“涌溪火青” 。
据考证 , 涌溪火青起源于明朝 。 关于它的来历 , 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涌溪有一位名叫刘金的秀才 , 外号罗先生 , 一年春天在涌溪弯头山发现一株“金银茶”(半边黄叶半边白叶的茶树) , 便采回细嫩芽叶创制成“涌溪火青” , 后时贡皇帝 , 火青随之广为传名 。 另据《泾县志》记载:清顺治二年(公元1646年)“由磨盘山南起至涌溪 , 广阔三十余里 , 多产美茶并杉木 。 ”可见三百多年前 , 涌溪茶就相当有名了 。 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 , 火青年产量有百余担 , 为火青生产的最盛时期 。 有人推断 , “火青”是由“烚青”演化而得名 , 由屯绿炒青吸收珠茶制法技术发展创制而成 。 目前屯绿产区仍称“炒干”为“烚干”火青的烚干特别精湛 , 是目前其他炒青类绿茶炒干技术无法相比的;火青制造技术之精华在于炭火烚干 。 古有诗云:“摘来岭上白云赊 , 夜烛风前处土家 , 三月报残春未头 , 东园谗说锻梅花” 。
火青产于泾县涌溪的丰坑、盘坑、石井坑、湾头山一带 , 其中丰坑的团结岩、阴上岩、岩脚下;盘坑的鸡爪坞、兰花坑、饭井石;石井坑的鹰窝岩等地的茶叶自然品质为上 。 产区境内黄96山属黄山余脉 , 海拔1175米 , 为泾县最高峰 , 山势雄峭 , 溪流奔放 , 竹木苍翠 , 风景秀丽 。 涌溪河汇境内七十二条山溪 , 常年清泉长流 。 气候温和 , 雨量充沛 , 年平均温度15℃ , 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 。 茶园土壤为乌沙土 , 土层深厚 , 有机质和氨磷钾含量丰富 , 为茶树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
火青采摘期的一般自清明到谷雨 , 采摘要求“两叶一心 , 身大八分 , 枝枝齐整 , 朵朵匀净” 。 即采摘八分至一寸长的一芽二叶 , 个头要均匀 , 芽叶要肥壮而挺直 , 芽尖和叶尖要拢齐 , 有锋尖 , 第一叶微开展仍抱住芽 , 第二叶柔嫩 , 叶片稍向背面翻卷 。 涌溪柳叶种是适制涌溪火青的优良品种资源 。 采回的鲜叶 , 要严格拣剔 , 做到“十二不要” , 鱼叶、病虫叶、阔叶、芽叶不并齐及节间长的叶、“半边翘”的叶、对夹叶、老叶、团叶、破碎叶、单片叶、受冻叶、芽头萎缩及超过长度的叶 , 一概不要 。 鲜叶要摊放6小时左右付制 , 当天鲜叶当天制完 。
火青制造工序分杀青、揉捻、炒头坯、复揉、炒二坯、摊放、掰老锅、分筛等工序 。 全程约20小时左右 。
推荐阅读
- 茶类篇绿茶种类-休宁松萝
- 多喝绿茶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 每天一杯绿茶,明显改善身体三大问题!
- 入秋之前,会喝绿茶更养人
- 正确喝绿茶,不伤胃,还能促消化!
- 性寒又伤胃?是时候洗刷绿茶的罪名了!
- 绿茶有哪些保健功效?
- 冬天经常喝绿茶对身体好吗?
- 仙人球的种类:种类名称大全并附图
- 为什么说绿茶是中国传统的降糖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