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松萝制取半叶 , 去尖与柄 , 霍山松萝用全叶 , 不去尖与柄 。 六安瓜片茶的扳片和松萝茶的摘片有异曲同工之妙;瓜片茶的生锅和熟锅作业继承了松萝茶“铛二 , 一炒一焙 , 火分文武”;瓜片茶的小火也是对松萝茶“复于此(烘笼)中再总焙”的继承 。
六安瓜片vs.六安梅片
片茶 , 顾名思义是一片茶的意思 。 唐宋时期的片茶是指饼茶 , 一片即一饼 , 是相对散茶、末茶而言的紧压团饼茶 , 这跟唐宋时期的制茶工艺和文化环境有关 。 到了明清时期 , 片茶是指用叶片所制茶 , 比如松萝茶 。
史书上记载了
1.“贡茶:即南岳茶也 。 天子所尝 , 不敢置品 。 县官修贡 , 期以清明日 , 入山肃祭 , 乃始开园 。 采制祖松萝、虎丘 , 而色香丰美 , 自是天家清供 , 名曰片茶 。 初亦如岕茶制 。 万历丙辰 , 僧稠荫游松萝 , 乃仿制为片 。 ”(明·周高起《洞山岕茶系》)
2.“《通志》:六安州有小岘山 , 出茶名小岘春 , 为六安极品 。 霍山有梅花片 , 乃黄梅时摘制 , 色香两兼而味稍薄 。 又有银针、丁香、松萝等名色 。 ”(清·陆廷灿《续茶经》“茶之出”)
知识小拓展:
梅花片简称梅片 , 但不全是“黄梅时摘制” , 梅片茶在清代也作贡茶 , 采制于春季 。 像银针、梅片得名于干茶的外形 , 银针是单芽 , 毛尖是连芽带叶 , 梅片是叶片 , 这也表明梅片不仅原料是叶片 , 加工时也未经手揉 , 从而保持了本身的外形特征 。
史书又记载了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霍山县志》卷之七“货属”:“茶 , 本山货属 , 以茶为冠 。 其品之最上者曰银针(仅取枝顶一枪) , 次曰雀舌(取枝顶二叶之微展者) , 又次曰梅花片(择最嫩叶为之)、曰兰花头(取枝顶三五叶为之)、曰松萝(仿徽茗之法 , 但徽制半叶 , 霍制全叶) 。 皆由人工摘制 , 俱以雨前为贵 。 其任枝干之天然而制成者 , 最上曰毛尖 , 有贡尖、蕊尖、雨前尖、雨后尖、东山尖、西山尖等名(西山尖多出雨后 , 枝干长大 , 而味胜东山之雨前) 。 次曰连枝 , 有白连、绿连、黑连数种 , 皆以老嫩分等次也 。 至茶既老而不胜细摘 , 则并其宿叶捋而雉之曰翻柯 , 皆为头茶 。 至五月初 , 复茁新茎 , 其叶较头茶大而肥厚 , 味稍近涩 。 价不及头茶连枝之半 , 是为子茶 。 ”
大致来理解是 , 六安茶分两类 , 一类是叶茶 , 一类是芽茶 。 叶茶包括雀舌、梅花片、兰花头和银针 , 多作为贡茶 。 依叶片老嫩的不同分别加工成雀舌(嫩叶初展)、梅花片(一二嫩叶)、兰花头(三五成熟叶)被后来的瓜片茶所继承 。 芽茶指连芽带叶 , 上品称毛尖(贡尖、蕊尖、雨前尖、雨后尖、东山尖、西山尖等) , 次称连枝也称大茶(白连、绿连、黑连) , 是六安茶的大宗 。
雀舌、梅花片、兰花头都是六安瓜片的前身 。
六安瓜片vs.皖西大茶
【聊一下六安瓜片的历史】大茶是皖西地区的传统茶类 , 有大兰花、绿大茶和黄大茶 。 由于在毛火初干后 , 最后拉老火提香、足干 , 俗称“干烘” , 故大茶又称“干烘” 。
《儒林外史》第二十三回:“茶馆里送上一壶干烘茶 , 一碟透糖 , 一碟梅豆上来 。 ”
大茶的加工工艺一般为:炒生锅→炒熟锅→拉毛火→拉老火 。 由于大茶的鲜叶偏粗老 , 锅大、投叶量多 , 加之温度高 , 用手翻炒杀青吃力 , 于是改用竹丝帚或芦花帚、苕帚翻炒 , 以减轻手的负担 , 提高效率 。 其实 , 早在明代就有“手加木指”的替代 。 这一苕帚炒制特点被六安梅片(瓜片)、舒城小兰花、信阳毛尖等吸收 。 大茶的原料连枝带梗 , 梗中水分不宜透干 , 故在最后拉老火提香、足干 。 拉老火被六安梅片(瓜片)吸收过来 , 并推到极致 。 六安瓜片茶在制茶工具及工艺方面 , 与皖西大茶有许多共同之处 。
推荐阅读
- 六安瓜片为何是清朝名茶中之精华?
- 六安茶究竟味道如何?
- 六安瓜片工艺存在的问题
- 六安瓜片,其实是这样的!
- 六安瓜片的传说,以及鉴别、冲泡全攻略!
- 六安瓜片属于什么茶?六安瓜片是绿茶吗?
- 六安瓜片,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 六安瓜片,世界上唯一的单叶片茶
- 六安瓜片是怎样炼成的?
- 六安瓜片:绿茶中的“老腊肉”,您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