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山有茶, 微似岕而细, 味甚甘香……名“碧螺春” 。 碧螺春, 又称洞庭碧螺春, 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 其特点为条索紧结, 茶叶卷曲如螺形, 白毫饱满显露, 色泽银绿诱人, 加上产于春季, 因此名为“碧螺春” 。 国人栽种饮用碧螺春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从唐朝时就将其列为皇家贡品, 至清代康熙年间, 康熙皇帝对其更是爱不释手 。 千百年来, 国人对碧螺春的喜爱有增无减, 只因它形美、色艳、香浓、味醇, 人们赞道:“铜丝条, 螺旋形, 浑身毛, 花香果味, 香爽生津” 。
水土:温润洞庭
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一带, 是碧螺春的主要产地 。 洞庭山位于太湖东南, 由东山、西山组成, 两山之间隔水相望 。 洞庭山位于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 加上太湖的气蒸云梦、碧波荡漾, 使得这里四季气候温和, 空气湿润, 山间日日云雾缭绕, 水汽充足 。 这里的土壤多为红壤, 由石英砂岩和紫色云母砂岩以及中生代石灰岩组成, 对茶树来说酸碱适度, 营养沃足 。
栽种:果茶间植
明代《茶解》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 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 亦足以蔽覆霜雪, 掩映秋阳 。 洞庭碧螺春有着独特的花果香气, 这要归功于当地的茶果相间栽培, 即茶树栽于果园中, 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等果树与茶树枝桠相连, 根脉相通, 茶吸果香, 花冶茶味, 彼此交融, 使得洞庭碧螺春独具天然果香 。
工艺:早采嫩采
碧螺春的采摘有三大特点:采得早, 采得嫩, 拣得净 。
每年春分前后, 当新芽初展一芽一叶时便要及时采下 。 采摘会一直持续到谷雨前后, 但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好, 最为名贵 。
采回的嫩芽叶形卷如雀舌, 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往往需要6.8~7.4万颗芽头, 甚至曾有过9万颗芽头制成500克干茶的记录, 可见芽叶之幼嫩、茶农采摘功夫之深厚 。
采回的芽叶要及时进行挑拣, 剔去鱼叶和不符合标准的芽叶, 只留下匀整一致的芽叶 。 挑拣的同时进行鲜叶摊放, 促使茶叶内含物轻微氧化, 有利于好茶品质的形成 。
制作:古法炒制
洞庭碧螺春要求当天采摘、当天炒制, 不炒隔夜茶, 是以成品鲜香, 清香袭人 。 炒制的过程分为: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炒制 。
要炒出好茶, 不能使用机器、燃气灶等设备, 好的茶农, 都掌握着“古法炒制”的诀窍 。 手工炒茶, 需要的是灵巧的双手、谨慎的头脑, 整个过程都靠双手操作, 讲究手巧、手快 。
【怎么才能让洞庭碧螺春“活色生香”?】以果木烧火, 加温, 凭多年的炒茶经验及时退火、加火;在高温的铁锅中, 双掌翻炒、揉捻、抖散, 刚柔并济, 力道严格 。 炒茶老师傅们凝神聚气, 对于整个过程的把控, 全凭个人手艺 。
手工炒成的碧螺春, 品质好, 口感佳 。 跑成茶后, 色泽嫩绿明亮, 茶叶徐徐舒开, 茶汤银澄碧绿, 香气诱人, 口味甘甜清凉, 回味悠长 。
然而如同许多传统手艺一样, 手工炒茶如今也面临着是否会后继无人的风险 。 传统手艺的练就, 需要的是经年累月的苦功, 是一颗不骄不躁的沉静之心 。 洞庭山的炒茶师傅们, 对于手艺以及文化的传承感到十分迫切, 希望让这有着500多年历史的炒茶古法代代相传 。
品茶:沁人心脾
清代李慈铭《水调歌头》词曰:时有惠风徐至, 赢得嫩香盈抱, 绿唾上衣妍 。 碧螺春冲泡后, 清香芬芳, 汤绿水澈, 即使先冲水后放茶, 茶叶仍能徐徐下沉, 展叶生香;顶级的碧螺春甚至用冷山泉也能泡开, 足见其茶叶芽头壮实, 其它茶叶莫能望其项背 。 碧螺春作为绿茶的代表之一, 其叶苦、甘, 性凉;“苦”能泻下、祛燥湿、降火;“甘”能补益缓和;“凉”能清热 。
推荐阅读
- 山西大学汉语百科知识怎么复?
- 2018小升初综合百科知识大全!建议速收藏,一定让孩子学习学习
- 昙花抽杆子了怎么养
- 白掌为什么不开花,让白掌开花的四个养护方法
- 生石花怎么种,春季是生石花播种最佳时期
- 羊踯躅怎么栽培
- 碧光环秋天怎么养,教你五点重要方法生长碧绿
- 虎刺梅冬天怎么养,5个步骤可保证虎刺梅顺利过
- 金毛拉肚子怎么办
- 金鱼吊兰春天怎么养,春季换盆并预防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