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人饮茶之道

广州人饮茶之道 一壶好茶 , 三两碟点心 , 广州人潇洒的一天就从这“一盅两件”开始了 。 与北方人站在马路边上一个大饼一碗豆浆的早餐方式相比 , 广州人“叹”起茶来悠哉游哉 。 广州茶楼通常在清晨4时开市 , 5点左右就能迎来第一拨晨运归来的客人 。 早到的客人一般以老人为主 , 住在海珠区的詹姨就是当中的常客 。 詹姨每天早上6点起床 , 简单梳洗后 , 她便拿着《广州老年人优待证》免费乘公车到东湖路某酒家喝早茶 。 一杯清茶 , 一碗白果粥 , 一只奶黄包或者一碟肠粉 , 就能让詹姨在茶楼里坐上半天 。 “大家坐在一起 , 也就拉拉家常 , 哪家孩子孝顺 , 哪里有什么老年人的活动 , 谁肚子里有什么怨气 , 我们都很清楚 。 三姑八婆的是非其实很琐碎 , 但一聊起来就可以扯上半天啦!” 大概9点左右 , “叹”完早茶的詹姨便会和新结识的老年朋友们到附近的东湖公园走走 , 吸吸新鲜空气 。 而此时 , 茶楼也迎来了一批新客人——睡眼惺忪的年轻人 , 他们极其“实惠”地将早餐和午餐融在了一起 。 而体坛上的一些新动向、工作中的不如意 , 则成了茶桌上的谈资 。 广州人饮茶很是自由 。 饮茶没有时间限定 , 从晨曦降临之际的早茶、烈日炎炎下的午茶到夜幕笼罩中的夜茶 , 任君选择 。 饮茶没有什么理由 , 或兴致来了 , 或心情抑郁 , 或无所事事 , 都可以洒脱地一声高呼“饮茶去” 。 饮茶方式各异 , 既可以二人世界 , 边吃边聊;也可以亲朋戚友 , 逢节相聚;几十人聚在一起 , 包房包厅狂欢也可 。 广州人饮茶 , 与其说是“品” , 不如说是“饮” , 是“叹” 。 菊普、菊花、水仙、茉莉花也好 , 乌龙、龙井、普洱、铁观音、碧螺春也罢 , 茶的选择虽然很多 , 但这不是重点 。 他们既不必像潮州人那样讲究茶道 , 也没有日本茶艺的繁文缛节 , 服务员斟茶时茶客以指轻扣桌面就代表了所有的礼节 。 【广州人饮茶之道】 广州人饮茶不重茶 , 但对“食”倒很考究 。 “食在广州”之称绝对名副其实 。 茶楼的各式点心数不胜数:白粥、皮蛋瘦肉粥、鱼片粥、白果粥、猪红(猪血)粥、及第粥等粥类;虾仁肠、猪肉肠、牛肉肠、叉烧肠等肠粉类;叉烧包、莲蓉包、酥皮包、奶黄包、豆沙包、小笼包等包类 , 烧卖、粉果、干蒸、虾饺、牛百叶、凤爪、糯米糍、糯米鸡、叉烧酥、牛肉丸、萝卜糕、芋头糕、千层糕、马蹄糕、蛋挞等小吃类 , 各式名堂多得让人眼晕!这些虽然没能吸引茶楼里老年人的目光 , 他们依旧在一碗粥一个包的“例牌”中 , 闲话家常、消磨时光 , 但是对于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来说 , 则无疑使之“食指大动”(胃口大开的意思) 。 年轻一代的广州人更追求物质享受 , 他们更懂得“辛苦揾来自在食”的道理 。 所以 , 老人们不敢轻取的高级美点都被他们一一“拿来” 。 “赚了钱不消费等于没赚 。 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 吃得不好太对不起自己了 。 ”20出头的小卢道出了多数年轻广州人的心声 。 “搏到尽 , 玩到够”的人生价值取向因此得到了彰显 。 饮早茶对于广州人来说 , 不仅仅是物质消费 , 还是一种精神享受 。 广州茶楼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 广州人饮茶之意不在茶 , 饮茶的过程同时也是心的自我调节过程 。 老年人三三两两地闲话家常 , 年轻人则一边“医肚”(即填报肚子之意)一边谈工作、生活上的是是非非 。 到茶楼“叹返一杯”成了广州人歇口气、伸伸腰、提提神、聊聊天、会会朋友的好机会 。 除了饮食和娱乐消遣的功能外 , 广州茶楼的兴旺还有着商业交往的需要 , 茶楼渐渐成了“信息茶座” 。 各种各样的人们在茶楼里谈论着股票、楼市 , 谈论着日本的电器、美国的汽车 。 在这里 , 人们交流着各种经济、商品信息 。 没有“泡”茶楼的本事 , 发财的机会也少很多 。 在生意场上 , 不进茶楼 , 是不会融入广东的商业社会的 。 清闲、舒适的茶楼 , 变成了商业谈判的地点 。 可以说 , 广州人在茶楼饮茶 , 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 , 又交流了信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