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的“蝴蝶效应”都有啥?

口腔从来都不能和全身分开 , 所有的食物都经由口腔进入消化道;口腔粘膜中的血液也能够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近年来许多研究都揭示了口腔疾病 , 特别是牙周病对全身的影响 , 也有越来越多的内科医生在治疗某些全身疾病时会关注患者的口腔问题 。
口腔是一个敞开的 , 和外部相通的环境 , 加上结构复杂 , 很容易成为各种细菌的大本营 。 大多数细菌对健康人是无害的 , 但也有相当多的致病菌 , 会引起牙齿和牙周组织疾病 。 从前人们以为“蛀牙是因为吃糖” , 而“人老了牙齿自然就会掉” 。 后来 , 研究发现龋病的发生和致龋菌脱不了干系 , 而牙齿松动脱落是因为牙周病 , 这是一种由牙周细菌(主要是厌氧菌)引起的 , 会逐渐破坏牙周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 相比起龋齿 , 牙周病往往导致一排牙齿相继脱落 。
【牙周病的“蝴蝶效应”都有啥?】而比失去牙齿更严重的是:牙周病患者的口腔犹如一个大量细菌的蓄水池 , 尤其是严重患病的牙龈内部 , 可能装满高浓度的致病菌 , 这些细菌若跟着血液的循环 , 进入身体其它部位 , 诸如心脏 , 肾脏 , 大脑 , 引起严重疾病 。 可以说 , 牙周病的存在 , 很可能在全身引发多种“蝴蝶效应” 。
效应一:糖尿病
牙周病和糖尿病的关系可以算是口腔和全身联系最强有力的证明了 。 大量的研究表明:糖尿病与牙周病之间呈双向促进关系:牙周细菌引起的炎症环境会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 , 不利于血糖控制;而血糖升高也会加重牙周病的发展 , 并加大了口腔感染的几率 , 可谓恶性循环 。 调查发现 , 糖尿病的患病持续时间越长 , 牙周病发生就更频繁且更严重 , 表现为:牙龈严重且不易控制的反复肿胀、出血 , 多发性牙周脓肿 , 牙槽骨破坏 , 牙齿松动移位和脱落 。 此外 , 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胰岛素含量相对或绝对不足 , 可导致钙和磷代谢异常 , 发生骨质疏松 , 而牙槽骨作为全身骨组织的一部分 , 也会一样遭到破坏 。
但好消息是 , 另一方面 ,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 , 学者们就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牙周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的试验 , 发现经完善的牙周治疗后 , 糖尿病的症状可得到适当的控制和改善 。 现在已经非常明确 , 控制了牙周疾病后 , 患者的糖尿病症状会减轻 , 治疗性胰岛素的用量也明显减少 , 能达到双赢的局面 。
效应二:心脑血管病
尽管机制还不十分明确 , 医生已经发现牙周病和心脏病常紧密相关 , 心脏病患者的牙周病患病率高达91% , 而一般人群中患牙周病的为66% , 二者还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吸烟、不健康的饮食、肥胖 。 现代研究发现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与“炎症”有关 , 而牙周疾病使得牙周组织成为慢性感染病灶 , 其炎症物质以及细菌产生的毒素侵入血液 , 进入全身 , 可引起血管和血液一系列改变 , 促进血栓产生 , 增加心肌梗塞的发生几率 。 如果是脑血管发生病变 , 则会引起脑卒中(中风) , 日本一项研究发现 , 牙齿少于25颗的中老年人比多于25颗牙齿的脑中风发生机会增加57% 。
因此 , 牙周炎患者主动进行治疗 , 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 不仅能使口腔受益 , 更能预防心脏病 , 防止中风 , 降低死亡几率 。
效应三: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 与牙周健康的孕妇相比 , 有重症牙周病的孕妇发生早产的相对危险性增加至7.5-7.9倍;流产及早产产妇较足月产妇有更多的牙周附着丧失 。 已经确定 , 除去年龄、种族、吸烟、孕产状况等影响因素 , 孕妇牙周病是导致流产及早产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