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神药”被误用了?( 二 )


此外 , 对于由各种原因大量丢失蛋白质而导致血液内白蛋白含量过低的患者 , 人血白蛋白也可以和营养疗法、对因治疗一起 , 辅助纠正血液内的白蛋白含量 。 而对全身大面积烧伤患者 , 人血白蛋白同适当的晶体溶液(另一种扩容药物 , 包括生理盐水等)在烧伤发生24小时内可以用来抢救患者 。 当然 , 有些时候人血白蛋白也会作为晶体溶液的替代选择 , 用于需要进行体外循环的大型心血管手术 。
如果患者所拿到的是进口的人血白蛋白产品 , 它的说明书上会特别标明“没有将白蛋白用做静脉营养剂的确切理由”字样 , 这也说明了人血白蛋白并非营养药 。 同IVIG等血液制品一样 , 人血白蛋白的使用同样有感染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
【更昔洛韦:致癌的“神药”】
很久以前 , 国内就有针对部分抗病毒药物的滥用现象 。 从最初的吗啉胍、金刚烷胺 , 到后来的利巴韦林 , 再到如今 , 很多基层医生祭出了又一个“抗病毒神药”——更昔洛韦 。 和前面所说的那些不同 , 更昔洛韦更具有危险性 , 滥用的后果也更为严重 。
更昔洛韦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 , 对很多病毒都有一定药效 , 但它在临床上的用途只有一个——预防和治疗大小胞病毒(CMV)感染 。 对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接受者等免疫力被削弱的人群而言 , CMV感染通常会导致足以致盲的视网膜炎 , 或是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的坏死性肾上腺炎 , 它偶尔也会导致器官移植失败 。 因此 , 在器官移植患者中 , 更昔洛韦是需要常规应用数个月的药物 。
【哪些“神药”被误用了?】尽管它能治疗CMV感染 , 对其他病毒也有一定作用 , 但这绝不意味着更昔洛韦能治疗生活中常见的病毒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 。 首先 , 这些感染通常具有自限性 , 且缺乏特效药物 , 一般对症治疗后 , 数天到一两周就会好转 。 其次 , 更昔洛韦具有很大的副作用 , 它能抑制患者的骨髓功能 , 注射一段时间后就会使体内白细胞数减少 , 甚至诱发粒细胞缺乏症 。 更为糟糕的是 , 在动物和体外试验中 , 更昔洛韦表现出了致癌性 , 因此它被视为一种潜在的人类致癌物 , 应用时需要格外谨慎 。 很显然 , 为了小小的病毒感染 , 应用更昔洛韦毫无必要 。

以上内容就是哪些“神药”被误用了?的内容啦 ,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