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不是“美国制造”吗?( 二 )


文章插图

美国劳工部前首席经济学家的贝奇·史蒂文森说:“从前的公司有支持美国工人的责任感——即便这并不是最明智的商业选择 。 但如今这一切都消失了 , 利润和效率远远超越了慷慨 。 ”

大企业高管们和其他经济学家则认为贝奇的说法很天真 。 苹果的那位前高管就说 , 尽管美国仍然拥有全球教育水平最高的工人 , 但已经停止培训企业所急需的中等技术工人了 。
企业辩称 , 为了进一步的发展 , 必须将 工作转移到可以产生足够利润的地方去 。 如果不这样做 , 会有更多的美国人失去工作 。 那些曾是美国人骄傲的本土企业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比如通用公司) , 当更加灵活的竞争对手出现后 , 这些美国本土企业开始相继破产 。
《纽约时报》已把对本篇文章的报道提供给了苹果 , 但是该公司延续了其神秘的作风 , 拒绝对此做出任何评论 。
撰写本文之前 , 我们采访了30 多位苹果的现任以及前任员工和承包商(其中很 多人要求匿名以便保护自己的工作)、经 济学家、制造业专家、国际贸易专家、技术分析员、学术研究员、苹果公司供应 商的员工、企业对手和合作伙伴以及政 府官员 。
苹果的高管私下里说 , 如今世界变幻莫测 , 仅仅根据本土员工的人数来评价一个公司的贡献是有失公允的——况且 苹果已经比往年招收了更多的美国员 工 。 他们认为 , 苹果的成功鼓励了很多 企业家 , 为移动电话运营商以及运送苹果产品的企业带来了工作机会 , 从而促 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 但是 , 解决美国 的失业问题不是苹果的义务 。
苹果的一位现任高管说:“我们的手机销往100 多个国家 , 因此我们没有义务解决美国的问题 。 我们唯一的义务是尽可能生产出最好的产品 。 ”
“我要玻璃屏幕”
2007年 , 距首款iPhone发布不到一个月 ,  乔布斯把几位副手叫到了办公室 。 几周以来 , 他的口袋里都装着一部iPhone样 机 。 根据一位当事者回忆:乔布斯生气 地举起这部样机 , 调整角度以便所有人都能看到塑料屏幕上的细小划痕 。 然后 ,  他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把钥匙 。
他说:“我不想出售一款会产生划痕的产品 。 ”人们会把手机放在口袋里 , 同时也会把钥匙放在口袋里 。 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用不会被划花的玻璃屏幕代替塑料屏幕 。 他说:“我要玻璃屏幕 , 希望你们在六周之内搞定它 。 ”
其中一名副手走出办公室后 , 立即订了飞往中国深圳的航班 。 乔布斯想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找到完美的玻璃屏幕 , 这个任务除了中国别无他选 。
两年以来 , 苹果一直致力于一项代号为“紫色2号”的研究 , 该研究的每个阶段都必须回答同样的问题:如何彻底地重新设计手机?如何在保证最高品质(比如不会被划花的屏幕)的同时确保产品可以大规模地快速生产 , 并且成本足够低廉以便获得利润?
问题的答案几乎每次都是在美国以外的地方找到的 。 尽管不同版本iPhone的零部件是不同的 , 但是每一版本的iPhone 都包含数百个部件 , 其中90% 来自海外工厂——先进的半导体来自德国和台湾 , 存储卡来自韩国和日本 , 显示板以及电 路板来自韩国和台湾 , 芯片组来自欧洲 , 稀有金属来非洲和亚洲 , 组装则在中国 。 创业初期 , 苹果并不会在国外寻找生产 商 。 1983 年推出麦金塔电脑时 , 乔布斯还自夸这是“美国制造的机器” 。 1990 年 , 乔布斯经营着NeXT , 他说:“我不仅对 我们的电脑感到自豪 , 还对我们的工厂 感到自豪 。 ”直到2002 年年底 , 苹果的高管们还会时不时开两个小时的车前往 生产基地参观——该基地位于加利福尼亚的麋鹿林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