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转移,等于“宣判死刑”?
尽管医护人员、卫生部门和媒体反复宣传癌症筛查和定期身体检查的重要性, 绝大多数人也都对癌症有着一定的了解, 但可惜的是, 仍有相当一部分癌症患者在发现时便已有肿瘤转移 。 在以往, 发现癌症转移往往被视为“宣判死刑”, 连不少医生都会认为这样的患者仅仅适合姑息治疗来平静走过最后一程 。 不过随着医学的发展, 这一观念早已被打破, 相当一部分转移癌患者在接受系统性治疗后, 可以获得带瘤长期生存, 甚至于治愈癌症!

文章插图
什么是癌症转移?
出现转移灶, 一般而言便意味着患者的肿瘤已经进入了进展期 。 早期的肿瘤在生长到一定程度后, 便几乎不可避免地会通过多种途径, 将癌细胞播散到周围淋巴结、较远处的淋巴结, 或是其他器官 。 这些癌细胞会很快在适合的部位种植, “另起炉灶”逐渐增长, 从而带来各种症状 。 癌症的检查中, 分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最常见的TNM分期系统中, 淋巴结转移以Nk(k通常为0-3之间的数字)表示, 远处转移则以Mk(k=0或1)表示, 数字越大, 意味着进展程度越高 。
【癌症转移,等于“宣判死刑”?】除了常见的在发现肿瘤之后查出转移灶以外, 5%~10%的癌症患者, 在发现被证实(例如有组织病理学证据)的转移灶时, 可能找不到原发病灶, 也就是“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 。 这种情况的发生, 则一般是因为原发病灶过于隐匿, 在初始的检查中被不小心漏掉 。 以往认为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患者几乎没有治疗价值, 但实际上, 检查手段(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也就是PET)的进步使得大多数患者最终能够发现原发灶, 高达1/4的此类患者更有可能通过积极的抗肿瘤疗法, 延长生存期甚至得到治愈 。
哪些转移癌适合积极治疗?
当然, 尽管关于转移癌的研究数据十分充分, 依然有很多类型的转移癌并不适合积极治疗, 或是积极治疗带来的效果有限但副作用明显 。 因此, 区分转移癌的类型和特点十分必要 。 一般而言, 患者需要有一定的身体素质, 以应对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疗法的副作用和一些具有侵入性的治疗措施 。 有时, 如果患者的身体素质特别好(尽管非常少见), 即使他所患的癌症治疗价值不是特别高, 积极治疗也能延长生存期, 改善生活质量 。
下列几种肿瘤对化疗等积极治疗有着极好的反应, 倘若患者能耐受高强度的根治性治疗, 往往可以治愈:
睾丸癌:无论转移情况、组织学类型如何, 80%以上的转移性睾丸癌可通过联合化疗治愈, 而且如果在化疗后复发, 再次化疗仍可治愈;
滋养细胞肿瘤:如绒毛膜癌, 在联合化疗下生存率可突破80%, 肺转移患者化疗后只有4.2%的患者复发, 其他器官(如脑、肝)转移的患者化疗后也只有9.1%的患者复发;
霍奇金病(霍奇金淋巴瘤):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在强联合化疗下, 可以获得最高80%的治愈率, 而且如果在化疗后复发, 再次化疗有93%的几率完全清除肿瘤证据, 45%的几率存活超过20年 。
除此之外, 具有下列特征的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 可以通过积极治疗, 获得较好的生存结果:
1. 组织学显示为低分化癌症或腺癌, 侵犯部位为纵膈、后腹膜、淋巴结或肺的转移癌;
2. 累及一组淋巴结的恶性黑素瘤, 这类肿瘤即使仅切除淋巴结, 5年生存率也有近30%;
3. 女性患者的腺癌, 肿瘤侵犯的部位为腹膜表面 。
然而在部分情况下, 转移癌的治疗几乎没有意义, 或是疗效和副作用、治疗费用严重不相称(但参与临床试验可能会获益):
推荐阅读
- 最热的8个癌症传言,真相是什么?
- 坚持锻炼可防癌,真的吗?
- 癌症和遗传到底有多大关系?
- 肿瘤和癌症,不是一回事儿?
- 人类将提前10年预测癌症?
- 酸性体质,癌症之源?
- 世卫组织最新癌症报告,如何解读?
- 化疗可能致癌细胞扩散?
- 婴儿睡眠:“同眠”不等于“同床”?
- 癌症也分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