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以来,众多台湾偶像剧和综艺节目涌入大陆,影响了不止一代小姑娘的自我认知 。 无论川西的还是塞外的,琼州的还是铁岭的,只要妹子们找到适当的场合(央求外卖小哥爬十楼)和足够的动力(表白拿下男神),娇滴滴的台湾腔谁都能说上几句 。
文章插图
台湾腔固然可爱,但你以为这就是发嗲的终极奥义?改革开放前的女学生只会游行喊口号?北京二环里摇着扇子的老奶奶第一个表示不服 。
接下来你将看到:
●你奶奶年轻时比你会发嗲
●这些嗲嗲的发音古代人都会
●而女国音则是逆时代的存在
●发嗲是撒娇,更是性别与阶级的象征
穿越七环来上班发嗲也没人让座的实习编辑 / 马马马
你奶奶年轻时比你会发嗲
-+-
今天的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超过90%的重点大学升学率著称,但是论传奇程度,它远不及自己的前身——建校于1917年的北师大女子附中 。 在那里,诞生了全中国最早开始发嗲的
一批女学生 。
文章插图
●民国时代女学生
上世纪二十年代,语言学家黎锦熙写过一篇报告,提到北师大女子附中出现了一种独特的发音方式:把“见”说成“zian”,把“敲”说成“ciao”,把“羞”说成“siu” 。 总之,就是说话时舌尖抵住下齿龈,舌面贴近上齿龈,把/ji/、/qi/、/xi/、/ju/、/qu/、/xu/开头的音发成/zi/、/ci/、/si/,营造出咬着舌头娇滴滴的说话效果 。
这种细声细气的发音方式迅速在京城流行起来,到了三十年代,已经扩散到整个北京城区的女学生中间,那之后,它的热度在一代代北京女生中经久不衰,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 。
北京女生的说话方式虽然改变了许多字音,但总体来说仍然属于“国语”(北京话),再加上它的使用者只限于受过中学教育的年轻女孩子,所以二十年代黎锦熙将其命名为“女国音” 。 由于它最早出现在劈柴胡同周围,民间也叫它“劈柴派读音” 。
文章插图
●劈柴胡同就是现在的辟才胡同,在西单商场北边,今北京地铁四号线灵境胡同站附近
所以,别小看北京西城拄着拐杖的老奶奶,五十年前她们可能是比你可爱多了的小姑娘 。
这些嗲嗲的发音古代人都会
-+-
“女国音”看上去不过是一帮女生闲来无聊发明出来的撒娇手段,但是回忆一下自己身边的山东大汉、广东小哥,还有京剧里背上插满了flag的老将军,有没有觉得这个发音方式好像有点耳熟?
文章插图
●京剧《定军山》剧照
我们知道,从古至今,各方言大都经历了由繁到简的语音演变 。 今天普通话里统一念成/j/、/q/、/x/的声母,在唐宋时期还存在着比较明显的读音差异 。
虽然大江南北方言不尽相同,但是这批声母与/i/、/ü/拼合时,发音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舌根音/g/、/k/、/h/一类,舌面音/j/、/q/、/x/一类,舌尖音/z/、/c/、/s/一类 。
第一类发音局限在广东、闽南、江浙和西南的部分地区,能区分第二三类发音的方言则有很多 。
所以,“拔箭”(古读zian)和“拔剑”(古读jian )、“走进”(古读zin)和“走近”(古读jin)、“水很清”(古读cing)和“水很轻”(古读qing)这些现代的歧义词,对古人来说完全不是一回事 。
推荐阅读
- 去台湾要通行证吗 去台湾要要不要通行证
- 台湾自由行开放城市 台湾自由行开放城市有哪些
- 名称-陈清名媛朱泥巴壶,台湾茶叶
- 唠叨,杀伤力到底有多大?
- 茶艺概念
- 春节去台湾旅游需要注意的5个事项
- 日据时期,台湾是怎样被日本统治的?
- 发财树有几种:台湾发财树,大叶发财树,发财靓树
- 台湾粉尘爆炸现场的彩色粉末到底是什么?
- 台湾彩色派对:粉尘爆炸为何这般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