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青岛女婿们,春天的第一网鲅鱼上岸,“鲅鱼时刻”开启

青岛女婿们 , 春天的第一网鲅鱼上岸 , “鲅鱼时刻”开启
鲅鱼 , 是深受岛城市民喜欢的海鲜之一 。 和头茬春茶一样 , 春天的第一网鲅鱼 , 也是金贵得很 。 每年的清明过后 , 辛勤的渔民总会根据气温的变化和鱼汛情况 , 及时出海收获第一网鲅鱼 。 和远洋渔船上捕捞的鲅鱼相比 , 本地几十匹马力的小渔船在近海区域捕捞的鲅鱼 , 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海水温度等因素 , 肉质更细腻味道更鲜美 , 被渔民和商贩引以为豪地称为“本地鲅鱼” 。 这些鲅鱼虽个小 , 但味鲜 , 成为青岛鲅鱼民俗文化的特色 。
连日来 , 采访人员深入市场、码头探访发现 , 进入4月份后 , 青岛本地鲅鱼少量上岸 , 而目前市场上多数鲅鱼仍然来自南方和荣成、威海等地 。 再过10天左右 , 青岛本地的春鲅鱼才会大量上市 。
上岸|青岛女婿们,春天的第一网鲅鱼上岸,“鲅鱼时刻”开启
文章图片

刘正革(右)和同伴收获的第一网本地鲅鱼 。
4月喜迎鲅鱼汛
按照自然规律 , 每年的4月份都会迎来从南向北一路洄游的鲅鱼汛期 , 让青岛的渔民期待万分 。 其实 , 跨年度的鲅鱼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从南到北的闭环式销售模式 , 南方鲅鱼汛过后 , 紧接着就是北方鲅鱼汛 , 这使得市民的餐桌上一年四季都不会缺少鲅鱼这道美食 , 只不过春天的鲅鱼味道最为鲜美 。 而青岛本地的鲅鱼 , 受气温和环境的双重影响 , 肉质更为瓷实鲜嫩 。 因此 , 青岛本地的渔民对第一网春鲅的捕捞作业格外重视 。
今年64岁的港东社区老渔民刘岐刚已经从船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 , 但40多年出海捕捞作业养成的习惯 , 已经深深印记在他的心中 , 一天听不着渔船的马达声 , 心里就好像少了些什么 。 即便是到了休渔期 , 他也要每天到码头转上一圈 。 已经很少出海的刘岐刚成为许多年轻渔民的老师 , 什么季节捕捞什么鱼、鲅鱼汛什么时候来 , 都装在他的脑子里 。 这不 , 马上就要进入鲅鱼捕捞期了 , 不少年轻渔民找到刘岐刚 , 向他请教捕捞鲅鱼的“绝技” 。 说起捕捞鲅鱼的经验 , 刘岐刚如数家珍 。
今年清明节当天的早晨 , 刘岐刚早早来到码头上 , 他和另外几名渔民约好了 , 要登船现场讨论一下过几天如何捕捞鲅鱼的新“战术” 。 码头上已经有不少渔民铆足了劲 , 正在准备捕捞鲅鱼的工具 。 根据多年的经验 , 刘岐刚知道 , 大批从南方洄游而来的鲅鱼群一般在4月下旬 , 也就是谷雨前后 , 才能到达青岛海域 , 形成聚集性鱼汛 。 但如果气温持续升高 , 从南方洄游北归的鲅鱼“先头部队”会提前到来 , 这个时候出海捕捞 , 会是收获的好时候 。 有经验的渔民不会墨守成规 , 他们善于抓住每一次鱼汛机遇 。
夜捕一网500斤
【上岸|青岛女婿们,春天的第一网鲅鱼上岸,“鲅鱼时刻”开启】近几天岛城气温持续升高 , 让青岛海域的鱼汛也提前到来 。 渔民们纷纷驾船出海 , 捕捞各类海鲜 , 收获幸福和快乐 。 港东渔村46岁的渔民刘正革 , 在港东码头上开了一家叫“东革渔鲜”的小店 , 主要经营的正是本地鲅鱼 , 而且只卖他自己出海捕捞的本地鲅鱼 。 刘正革从10多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出海 , 到现在已有30多年的出海经验 。 “捕捞鲅鱼是个辛苦活 。”刘正革说 , 捕捞鲅鱼时最重要的是要看风向 , 风大了不行 , 风小了形不成潮流 。 捕捞鲅鱼用的网是大口径网 , 一般2斤左右的鲅鱼会“漏网” , 以保护海洋渔业资源 。
4月10日下午 , 刘正革和几个渔民看了海上的风向 , 决定当天傍晚出海 , 撒下2022年春天捕捞鲅鱼的第一网 。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航行 , 当天晚上9点多 , 他们到达了预定的捕捞海域 , 刘正革和另外几名渔民开始“接网” 。“为了方便携带 , 捕捞鲅鱼的网都是由一张张小网拼接起来的 , 一般由200多张小网接成一张长约千米的大网 。 在有潮流的地方布网 , 每一张网下面都会挂上几斤重的瓷网坠 , 保证接拼起来的大渔网顺利沉入海底 , 而每张网上面都拴着大浮标 , 随着潮流的力量 , 会在海面上形成一个弧形大网 , 当鲅鱼顺流而来时 , 就会触网 。”刘正革解释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