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黄汤的品质有何特点?制作中内含物质有何变化?


温州黄汤的品质特点
温州黄汤的品质特点是,条形细紧纤秀,色泽黄绿多毫,汤色橙黄鲜明,香气清芬高锐,滋味鲜醇爽口,叶底芽叶成朵匀齐 。
内含物质的变化
(1)叶绿素的变化
叶绿素是不稳定的化合物,在黄茶制造中受热化作用引起的氧化、裂解、置换等反应影响而遭到破坏,致使绿色物质减少,黄色物质更加显露出来,这是黄茶呈现黄色的主要原因 。 据测定,黄大茶在制造过程中,叶绿素总量中有60%受到破坏 。 杀青过程破坏最多,其次是堆闷、初烘过程,而拉毛火和拉足火过程破坏甚少 。
(2)多酚类化合物的变化
多酚类化合物也是影响黄质的一类主要物质,在炒制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减少 。 其中,黄烷醇类的总量要减少3/5以上,这主要是因为含量最多的(一)-EGCG减少了近70% 。 尤其是堆闷工序中黄烷醇减少最多,几乎占减少总量的一半 。 各种儿茶素中,(一)-EGC减少最多,其次是(一)一EGCG这种减少主要是在热化作用下较长时间的非酶促氧化所引起的 。
黄烷醇类在炒制中氧化而大量减少,但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总量减少并不多.据测定,黄大茶中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干毛茶与鲜叶相比,下降很少,这说明多酚类化合物在热作用下的非酶促氧化与酶促氧化性质不同 。 由于黄茶经过杀青,蛋白质凝固变性,与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产物的结合能力减弱,不像红茶发酵那样,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产物与氨基酸大量结合而沉淀 。 特别是在干热作用下,掌握适当温度,不仅能使香气发展到高峰,而且可使结合性的多酚类物质裂解,转化为可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同时发生异构化,使黄茶茶汤滋味浓醇 。
黄茶中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与红茶、绿茶相比,低于绿茶而高于红茶 。 据测定,一级毛茶中,屯炒青、黄大茶、的可氧化总量(TOM)是依次下降的 。 温州黄汤的嫩度比屯炒青、祁红差,可氧化总量比屯炒青少是不难理解的,但比祁红多,这就说明黄茶的氧化程度不及,而比要深 。
温州黄汤中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虽然在制茶中保留较多,但滋味仍较醇和,这是因为一方面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减少,另一方面由于热化作用,黄烷醇类发生异构化和热裂解,简单黄烷醇类增加所致 。
(3)其他物质的变化
在温州黄汤炒制过程中,糖类和氨基酸含量都有显著变化 。 这些物质的转化,对黄茶香气、滋味起重要作用 。
淀粉随着炒制过程减少,其中一部分可能转化为可溶性糖 。 而可溶性糖总量也呈现出减少趋势,但氨基酸的含量明显增加 。 氨基酸既是茶汤滋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香气的一种先质 。 在热的作用下,糖与氨基酸结合形成糖胺化合物,参与茶叶芳香物质的组成 。 黄茶通过热化,挥发性醛类含量增加,构成黄茶香气的重要组分 。 在热作用下,低沸点的芳香物质挥发,使具有良好香气的芳香物质显露出来,也都是温州黄汤香气形成的原因 。
温州黄汤自古至今有之,但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不同的观察方法却赋予黄茶概念以不同的含义 。 历史上最早记载的温州黄汤概念,不同现今所指的温州黄汤,是依茶树品种原有特征,茶树生长的芽叶自然显露黄色而言 。 如在唐朝享有盛名的安徽寿州黄茶和作为贡茶的四川蒙顶黄芽,都因芽叶自然发黄而得名 。
在历史上,未产生系统的茶叶分类理论之前和在众多消费者中,大都凭直观感觉辨别黄茶 。 这种识别黄茶的方法,混淆了加工方法和茶叶品质极不相同的几个茶类,涉及到很多种品质各异的茶叶 。 如上面所说的因鲜叶具嫩黄色芽叶而得名的黄茶,而实为绿茶类 。 还有采制粗老的绿茶,晒青绿茶和陈绿茶;的连心、包种等都是黄色黄汤,很易误认为是温州黄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