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人常笑笑 有助健康( 二 )


1. 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 不要因有一次婚姻挫折而抛掉终身的幸福 。
2. 要做好子女的工作 , 子女应该体贴老人 , 理解老人 。要知道 , 再孝顺的子女 , 也不及伴侣的照顾周到 。
3. 要消除消极的对比效应 , 多看到新伴侣的优点和长处 , 尽快缩短与新伴侣的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 。
4. 社会要理解老人 , 关心老人 。中老年人丧偶后 , 如能情投意合再组建幸福家庭 , 是一件有利于减轻社会负担、减少社会问题的大好事 , 应予支持 。
5. 进入黄昏恋的中老年人 , 在财产方面 , 如双方子女无干预思想 , 两人又情投意合 , 共同使用并无妨 。否则 , 可采取现在进行的婚前财产登记手续 , 做到所有权分明、共同使用 。
“好探隐私”是什么心理在作怪
老王自从退休在家后 , 经常和小区的其他老人一起打球、钓鱼 。但和他接触的人逐渐感觉到 , 他太喜欢打听别人的隐私了 , 以至于和他关系不错的人也纷纷地避开他 , 而他依然热衷于过分“关心”别人的生活 。
像老王这种对别人生活的关心超出了正常范围 , 并乐此不疲打听别人事儿的状态 , 心理学上称之为“窥视” , 是一种缺乏心理边界的表现 。不仅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 对自己的心理健康更是有害无益 。那么 , 总喜欢打探别人的隐私到底是什么心理在作怪呢?
1. 好奇心理 孩子们总是对什么都保持高度的好奇心 , 他们对陌生事物的了解也都源自于好奇 。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 会让我们在与别人交往时 , 总想对别人的隐私一探究竟 。但来自于社会、道德的约束力 , 会让我们在窥视前止步 , 化解这种天生具有的好奇心 。而有的人因为自身缺乏约束力 , 而扭曲了这种好奇 。
2. 发泄心理心理学家认为 , 人们对别人隐私的窥视欲望源于童年 。孩子总想要窥视自己的父母的隐私 , 这是一种正常的欲望 。如果这种欲望在小时候没有得到满足 , 从理论上来说 , 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多少会有想窥视别人隐私的欲望 。
3. 炫耀心理 希望自己受到更多人的关注是一种本能 。就像班级里 , 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一样 , 他们其实也是在寻求一种关注 。窥视别人隐私的人 , 其实大部分人都是想炫耀自己比别人知道得多 , 从而获得被别人关注的满足 , 也显示出自己的“能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