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茶:铁观音

铁观音茶,汉族传统名茶,属于青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 原产于福建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发现于1723—1735年 。 “铁观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树品种名,铁观音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属于半发酵茶类,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 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 。
铁观音含有较高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茶多酚和生物碱,有多种营养和药效成分,具有养生保健的功能 。 于民国八年自福建安溪引进木栅区试种,分“红心铁观音”及“青心铁观音”两种,主要产区在文山期树属横张型,枝干粗硬,叶较稀松,芽少叶厚,产量不高,但制包种茶品质高,产期较青心乌龙晚 。 其树形稍,叶呈椭圆形,叶厚肉多 。 叶片平坦展开 。
名称由来
唐末宋初,有位裴姓(俗名)高僧住在安溪驷马山东边圣泉岩的安常院,他自己做茶并传授乡民,乡民称茶为圣树 。 元丰6年(1083),安溪大旱,请来普足大师祈雨果验,乡亲留普足大师于清水岩,他建寺修路恩泽于乡民 。 他听说圣茶的药效,不远百里到圣泉岩向乡民请教种茶和做茶,并移栽圣树 。 一天,普足大师(清水祖师)沐浴更衣梵香后前往圣树准备采茶,发现有美丽的凤凰正品茗红芽,不久又有山羌(俗称小黄鹿)来吃茶叶,他眼见此情景,非常感叹:“天地造物,果真圣树” 。 清水祖师回寺做茶,用圣泉泡茶,他思忖:神鸟、神兽、僧人共享圣茶,天圣也 。 此后,天圣茶成为他为乡民治病之圣方 。
清水祖师也将自己种茶及作茶的方式传给乡民,南岩山麓,一位退隐打猎将军“乌龙”,因他上山采茶追猎无意发明摇青工艺及发酵工艺,做出的天圣茶香气更足,味更甘醇 。 乡亲向他学习,以后,用此工艺做的茶大家都叫乌龙茶 。 王士让告假回乡访亲会友,在南岩山麓发现此茶 。 乾隆六年(1741年),王士让奉召赴京师拜谒礼部侍郎方苞,携茶相赠 。 方苞品后,自感为茶中珍品,遂转献乾隆,乾隆召见王士让询茶来处,王细说茶之来源,乾隆细观茶叶形似观音脸重如铁,便赐名为“铁观音” 。

品种分类
铁观音成品依发酵程度和制作工艺,大致可以分清香型、浓香型、陈香型等三大类型 。 清香型铁观音:清香型口感比较清淡、舌尖略带微甜,偏向现代工艺制法,目前在市场上的占有量最多 。 清香型铁观音颜色翠绿,汤水清澈,香气馥郁,花香明显,口味醇正 。 由于新茶性寒,不可过多饮用,否则会有一定程度的伤胃、失眠 。
浓香型铁观音:浓香型口味醇厚、香气高长、比较重回甘,是传统工艺炒制的茶叶经烘焙再加工而成产品 。 浓香型铁观音具有“香、浓、醇、甘”等特点,色泽乌亮,汤色金黄,香气纯正、滋味厚重,相对清香型而言,浓香型铁观音性温,有止渴生津、健脾暖胃等功效 。
陈香型铁观音:陈香型又称老茶或熟茶,由浓香型或清香型铁观音经长时间储存,并反复再加工而成,亦属半发酵茶叶 。 陈香型铁观音具有“厚、醇、润、软”等特点,表现为色泽乌黑,汤水浓郁,绵甜甘醇,沉香凝韵 。 其特质和口味接近及红茶、黑茶,且有沉重的历史与文化沉淀 。
炭焙的铁观音,是铁观音浓香的一种,这也是成品乌龙茶加工的最后一道改变质量的工序,是铁观音清香型的茶叶在经过用木炭后的焙制过程 。 焙制的时间、次数与火候看个人口感和市场而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