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配茶具,除了看它的使用性能外,茶具的艺术性、制作的精细程度,也是人们选择的茶具另一个重要标准 。 从古到今,凡是讲究品茗情趣的人,都注重品茶韵味,崇尚意境高雅,强调“壶添品茗情趣,茶增壶艺价值” 。 认为好茶好壶,犹似红花绿叶,相映生辉 。 对一个爱茶人来说,不仅要会选择好茶,还要会选配好茶具 。
一、根据茶叶的需要选配茶具
唐代,人们喝的是饼茶,茶须烤炙研碎后,再经煎煮而成,这种茶的茶汤呈“淡红”色 。 一旦茶汤倾入瓷茶具后,汤色就会因瓷色的不同引起变化 。 “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今安徽寿县、六安、霍山等地)瓷黄,茶色紫;洪州(今江西修水、锦江流域和南昌、丰城、进贤等地)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 ”而越瓷为青色,倾入“淡红”色的茶汤,呈绿色 。 陆羽从茶叶欣赏的角度,提出了“青则益茶”,认为以青色越瓷茶具为上品 。 从宋代开始,饮茶习俗逐渐由煎煮改为“点注”,团茶研碎经“点注”后,茶汤色泽已近“白色”了 。 这样,唐时推崇的青色茶碗也就无法衬托出“白”的色泽 。 而此时作为饮茶的碗已改为盏,这样对盏色的要求也就起了变化:“盏色贵黑青”,认为黑釉茶盏才能反映出茶汤的色泽 。 明代,人们已由宋时的团茶改饮散茶 。 明代初期,饮用的芽茶,茶汤已由宋代的“白色”变为“黄白色”,这样对茶盏的要求不再是黑色了,而是“白色” 。 对此,明代的屠隆认为茶盏“莹白如玉,可试茶色” 。 明代中期以后,瓷器茶壶和紫砂茶具兴起,茶汤与茶具色泽不再有直接的对比与衬托关系 。 人们饮茶注意力转移到茶汤的韵味上来,对茶叶色、香、味、形的要求,主要侧重在“香”和“味” 。 这样,人们对茶具特别是对壶的色泽,并不给予较多的注意,而是追求壶的“雅趣” 。 强调茶具选配得体 。 清代以后,茶具品种增多,形状多变,色彩多样,再配以诗、书、画、雕等艺术,从而把茶具制作推向新的高度 。 而多茶类的出现,又使人们对茶具的种类与色泽,质地与式样,以及茶具的轻重、厚薄、大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饮用花茶,为有利于香气的保持,可用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 。 (2)饮用大宗红茶和绿茶,注重茶的韵味,可选用有盖的壶、杯或碗泡茶 。 (3)饮用乌龙茶则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饮用红碎茶与工夫红茶,可用瓷壶或紫砂壶来泡茶,然后将茶汤倒入白瓷杯中饮用 。 (4)品饮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细嫩名茶,则用玻璃杯直接冲泡最为理想 。 (5)至于其他细嫩名优绿茶,除选用玻璃杯冲泡外,也可选用白色瓷杯冲泡饮用 。 但不论冲泡何种细嫩名优绿茶,茶杯均宜小不宜大,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大则水量多,热量大,会将茶叶泡熟,使茶叶色泽失却绿翠 。 (2)会使芽叶软化,不能在汤中林立,失去姿态 。 (3)会使茶香减弱,甚至产生“熟汤味” 。 此外,冲泡红茶、绿茶、黄茶、白茶,也可使用盖碗 。 在我国民间,还有“老茶壶泡,嫩茶杯冲”之说 。 这是因为: (1)较粗老的老叶,用壶冲泡,一则可保持热量,有利于茶叶中的水浸出物溶解于茶汤,提高茶汤中的可利用部分 。 (2)较粗老茶叶缺乏观赏价值,用来敬客,不大雅观,这样,还可避免失礼之嫌 。 而细嫩的茶叶,用杯冲泡,一目了然,同时可收到物质享受和精神欣赏之美 。
二、根据地方的风俗习惯选择茶具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饮茶习俗各不相同,故对茶具的选择也不一样 。 其表现如下: (1)长江以北一带,人们喜爱选用有盖瓷杯冲泡花茶,以保持花香,或者用大瓷壶泡茶,再将茶汤倾入茶盅杯饮用 。 (2)长江三角洲沪杭宁和华北京津等一些大中城市,人们爱好品细嫩名优茶,既要闻香,啜味,还要观色,赏形,因此,特别喜欢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泡茶 。 (3)江、浙一带的许多地区,饮茶注重茶叶的滋味和香气,喜欢选用紫砂茶具泡茶,或用有盖瓷杯沏茶 。 (4)福建及广东潮州、汕头一带,习惯于用小杯啜乌龙茶,故选用“烹茶四宝”:即潮汕风炉(是一只缩小了的粗陶炭炉,专作加热之用)、玉书碨(是一把缩小了的瓦陶壶,高柄长嘴,架在风炉之上,专作烧水之用)、孟臣罐(是一把比普通茶壶小一些的紫砂壶,专作泡茶之用)、若琛杯(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的 2~4 只小茶杯,每只只能容纳4 毫升茶汤,专供饮茶之用)泡茶 。 小杯啜乌龙,与其说是解渴,还不如说是闻香玩味 。 这种茶具往往又被看作是一种艺术品 。 (5)四川人饮茶特别钟情盖碗茶,喝茶时,左手托茶托,不会烫手,右手拿茶碗盖,用以拨去浮在汤面的茶叶 。 加上盖,能够保香,去掉盖,又可观姿察色 。 选用这种茶具饮茶,颇有清代遗风 。 至于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至今多习惯用碗喝茶 。
推荐阅读
- 钧瓷茶杯有毒吗 钧瓷茶具泡茶有毒
- 茶具传统工艺的传承方式
- 辅助茶具
- 煮、贮水茶具
- 功夫茶具介绍,枸杞菊花茶用量
- 中国茶具的收藏历史
- 搪瓷茶具的发展历史
- 功夫茶具的配套装备
- 中国茶具收藏历史源远流长
- 上 茶具精品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