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茶增温、芽茶降温想要冲泡出茶叶应有的风味 , 温度就应尽量提高 。 如果是芽茶类(例如嫩沱)高温很可能产生涩味 , 所以 , 冲沸水时 , 细水高冲 , 温度自然能下降一点 。 其它采开面叶或嫩芽较少的潽洱 , 请在一般环境之中尽量提高温度 , 然后将该有的香醇泡出来 。 泡出以后就该固定在一定温度范围之下冲泡 。 (注:这是第一泡或第二泡 , 将香醇逼出来的增温动作)选壶壶的选用最好是续温力强的、稍大(比喝乌龙时大约两三倍) , 会比较好些 。 原因是在第一、二冲之后的冲泡 , 应尽量在泡与泡之间进行 , 所以茶壶续温力不佳容易使温度造成很大差异 。 所以茶壶选择壁厚、壶盖口比例不要太大的 。 另外一提的 , 茶壶的出水最好流畅一点 , 有时置茶量太多 , 沸水冲入壶中需要马上倒出 , 所以出水不够快的壶会影响执壶者的操控能力 。 有人说「泥壶」比较好 , 我也用过一支泥壶 , 确实不错 , 可列为参考范围 。 壶的表现前项中既然谈到了壶 , 就顺便说说壶的好处 。 泡潽洱一般使用壶、盖杯或茶娘(或瓷壶)三种 , 只有壶不是瓷器 。 香气细嫩、韵味柔韧、涩度不高、酸度不高、苦味不重者 , 建议使用瓷器(例如嫩沱、或称为云尖之类的) , 但是因为续温力问题 , 所以与壶冲泡出来的口感有差异 。 一般的老潽洱 , 如果用壶泡 , 通常会减少一些让人不愉悦的感觉 , 例如涩、苦、火气、单宁、酸…等等 。 如果一支常泡的新壶 , 大约半年就可以养成了 。 养成的壶冲泡起来会比较好喝 。 当然 , 四、五年以上的潽洱壶(部分物质会减少)与盖杯(茶叶的东西全部跑出来)的差异更大 。 这是我的经验 , 然而以前听过是因为茶壶的孔隙问题 , 欲知详情 , 可以问问壶界人士 。 壶内留汤的特效一般来说 , 第一泡水倒干 , 第二泡壶中的水留一些 , 大约十分之一(这是在第二泡将香味冲出来的状况 , 如果第三泡才能将香味冲出来 , 就在第三泡才开始在壶中留一点水 , 不要倒干) 。 如果真的够老的潽洱 , 不需开盖 , 严格说应该是不能开盖;会有些许涩味、酸味等的潽洱 , 在第二泡倒出并在壶中留点水之后 , 开盖大约半分钟到一分钟再把盖子盖上;比较重的涩味、苦味、酸味等的潽洱 , 开盖 , 壶口没有蒸汽时 , 用手指压壶身 , 若温度不会太烫手指可以摸五秒以上 , 再将壶盖盖上 。 壶中留点水 , 主要让冲泡出的东西溶解在水中;温度要控制 , 因为这是主要的冲泡 。 停壶时间就是冲泡(浸泡、浸茶)的时间 , 所以 , 这段时间要控制好(如果将温度设定的比较高就需要战战兢兢) , 茶汤才会显现出该有的风味 。 所以 , 除非置茶量太多、温度太高 , 否则不应立即冲下一泡 。 适时出汤以第二泡冲出香味为例 , 第三泡冲沸水 , 随便就好 , 除非一定需要很高的温度 。 浸泡时间 , 可以用白瓷汤匙身进壶中看看汤色 , 颜色差不多就可以倒出 , 一般在倒出时就可以看出颜色 , 颜色不够时 , 再等一会儿 , 不过倒出时 , 壶要稍微摇一摇(浓度可能不均匀) 。 之后的状况大约与第三泡相同 。 置茶量至于置茶量 , 因茶叶的不同 , 置茶量也有差异 。 这得要试泡几次才会抓到该放多少茶叶 。 一般的七子饼、茶砖 , 置茶量约为壶容量的四分之一即可 。 沱茶 , 少一点 。 散茶 , 很极端的 , 要自己试试看 。 如果一两人喝 , 置茶量可以更少 。 这样想好象有点「无耻」 , 所以我讲一下基本原则:置茶量足够 , 风味呈现较为容易 , 但是一些瑕疵容易泡出 , 这时就需要很专心的泡;置茶量少些 , 泡茶时不需放太多的精神 , 甚至温度、浸泡时间不要相差太大都可以勉强接受;置茶量不足 , 风味呈现不易 , 但是朋友聊天时 , 最好将置茶量降低一倍左右 , 聊天聊得忘了倒茶时间也没关系 。 紧结茶特性在紧结茶中(沱、饼、砖) , 冲泡到某一泡后 , 会整个散开(一般 , 紧结茶将他抖散容易出现一些该浓稠的不够浓稠、刺激性的味道反而容易跑出) 。 如果置茶量多 , 水一冲 , 就该倒出了 , 否则浓度会太高 。 一般置茶量 , 浸泡时间也不应太久、泡与泡之间的停顿也不应太久 , 这主要是为了浓度不让它太高的处理方式 。 当然 , 可以摇一下壶 , 将水倒出看看浓度如何 。 紧结茶一散开 , 溶解速度很快 。 在控制茶汤浓度上 , 紧结茶散开必须注意 。 茶汤风味问题在风味问题 , 一定要提一下 。 依上述的说法 , 风味 , 好象是控制浓度的问题 , 事实上 , 要将那种浓稠的底泡出 , 需要“浸泡时间” 。 所以除了温度要控制得当之外 , 浸泡时间不能过短 。 所以 , 置茶量可以少一些 , 泡与泡之间的时间长一点(但是壶温降得太低就没有用了) 。 如果泡与泡之间的浸泡时间够 , 茶叶量也够 , 后一泡冲沸水 , 只是把壶中溶解出来的东西带出来而已 。 最后一泡了吗?茶叶越陈年、烘焙越重 , 能冲泡的次数会缩短 , 但是溶解速度快 。 所以陈年潽洱通常熬不过七泡(一般泡法) , 当你一冲茶 , 等个20~40秒出茶时 , 浓度如果不够 , 注定就是最后一泡了 。 真的是最后一泡了吗?您相信前述的最后一泡后 , 还能再泡出一泡精华茶汤来吗?在这里顺便谈一下陈年潽洱真正的最后一泡茶:当前一泡正常冲泡下的所谓最后一泡茶汤倒出以后 , 别急着倒掉茶渣 , 请您再来一泡试试;用沸水粗水低冲 , 放着 , 聊天 , 让茶汤在壶中降到约略为室温时再倒出 , 至少半小时以上 。 或许能熬出该有的质地 , 如果浓度控制得当 , 夏天 , 就是最后一泡最好喝 , 我称它“精华茶汤” 。 再谈降温年份20以下或15年以下的干仓熟茶体潽洱 , 温度太高不佳 。 酸味太过的潽洱 , 细水高冲的降温会减免酸味 , 但是如果风味没了 , 降温也失去本来需要的风味 。 若是生茶体 , 年份5年以下 , 沸水倒入茶海 , 即刻再倒入另一茶海 , 再倒入茶海 , 再倒入壶中或盖杯中(这是三次降温) 。 生茶体20~40年 , 一次降温 。 反正原则就是 , 涩味、单宁、酸要降低 , 降温可以得到效果 。 温度太低 , 风味不出 。 但话说回来了 , 如果青潽洱用沸水而不用降温来冲泡 , 要我喝!惧怕! 还是谈降温青潽洱或生茶体 , 建议用盖杯泡 , 因为开口大 , 降温快 。 青潽洱 , 置茶量 , 一点点 , 大约是陈年茶的五分之一 。 除了温度要降以外 , 倒茶时 , 全干倒出 , 倒出后 , 开盖 , 吹一下气让温度降快一点 。 如果品不到青潽洱该有的气味 , 大概就是温度降得太低 。 生茶体 , 也一样要倒干 , 只不过降温不要降得太过 。 来杯好茶汤【普洱茶冲泡经验谈】
推荐阅读
- 紧压茶的冲泡
- 如何冲一杯好茶
- 花茶的冲泡
- 冲泡花草茶小秘诀
- 如何冲泡奶茶
- 冲泡红茶的典型器具
- 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 喝茶可以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普洱茶的作用
- 最详细的武夷岩茶冲泡与品鉴方法!
- 选购茶具的注意事项
- 冲泡花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