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道的碰撞与回归,决明子茶( 三 )


我们希望能完整地呈现出中国茶道宋与明两个盛世的状态 , 所以通过专家约稿和专访的方式 , 对这部分作充分述说 。
向现实中寻找:日本与台湾
在日本的古董市场上搜寻茶器 , 是台湾茶人30年前就发起的 , 现在大陆茶人步其后尘 , 纷纷去日本扫货 。 我们的追寻路线并不如此 , 光靠物质积累 , 很难完成茶道的积累 , 我们变化了自己的寻访方向 , 去寺庙 , 去千家流派 , 包括现在著名的茶人那里寻访 , 呈现了一部分日本茶道的现状 , 其实是为完成回答这个问题:日本茶道与中国茶道的渊源 , 日本茶道如何自立 , 它对于今天中国茶道的借鉴意义 。
我们采访了高山寺 , 这里是荣西带回茶种的分种地之一 , 现在是日本最古老、最著名的茶园 , 神奇的是 , 这里的茶园不用管理 , 只靠宇治的茶农每年六次来帮忙就可维持 。 这里的茶叶 , 现在是日本最重要的茶人的使用专利 , 基本不在市场流传 , 是最名贵的日本茶 。 这似乎再喝绿茶的好处次验证了古老的中国茶道对外辐射的能力 。
除此之外 , 我们在京都寻访了各个千家流派 , 千利休去世后 , 他的学生和弟子严格保持了他所传下的草庵茶道 , 虽然这是完全日本审美化的茶道 , 但其点茶方式 , 还是继承了宋茶道 。 熊仓功夫说 , 千利休在审美上 , 发展出日本自己的侘茶方式 , 将日本器物之美的概念推广到大众中 , 但并不意味着他的点茶方式是日本的 。 那里保存了大量的宋代点茶方式 , 还有宋代器物的翻版 , 并不是因为日本仿造了许多器物 , 这些器物就日本了 , 因为它的源流还在那里 。 所以 , 当茶筅、建水、茶勺、水取等我们在宋代茶书中经常看到的名目以实物形态呈现的时候 , 中国茶道可借鉴的地方也就出现了 。
除了茶器物 , 日本保存下来的大量茶室 , 包括当代建筑大师隈研吾创建的各个茶室都可以对中国茶道形成影响 , 环境的优美、饮茶时的心境、整个茶室空间的陈设 , 包括茶人应该如何插花 , 在日本都有固定的体系和完整的传承 , 我们采访了大量细节 , 不是希望国内茶人们照搬 , 而是希望这背后的美学观念和饮茶观念 , 可以影响到当下的国人 。
【中日茶道的碰撞与回归,决明子茶】除了日本 , 台湾地区是我们寻访的另一重要目的地 。 过去大陆茶人对台湾茶道多有误解 , 觉得是从日本抄袭的 , 事实绝非如此 。 台湾最初研习茶道的时候 , 并没有宗师可以寻找 , 他们的基础是潮汕工夫茶 , 那是明清茶道在中国边缘地区的留存 。 台湾茶人去日本寻找的是中国茶道的遗产 , 其中包括空间、茶具和喝茶的心境 , 明代大量出口日本的紫砂壶具轮珠大量回流台湾 , 成为茶人必备之物 , 而茶杯托等已经在大陆消失的茶具 , 也开始大量回购 , 重新出现在台湾茶人的茶席上 。
这些是道具的完成 , 台湾茶人最大的努力 , 还在于他们努力翻阅中国古代茶书 , 寻找到自己的茶空间构造 。 一开始台湾的公共茶空间就走苏州园林风格 , 慢慢地 , 有舞台经验、画廊经验和深厚学养的茶人都进入改造过程中 , 使台湾呈现出多样化的、真正具备中国古老文化特点的新老茶空间 。 解致璋的清香斋、周瑜的紫藤庐、何健的冶堂、林炳辉的食养山房都是如此 , 结合了宋、明文人的审美 , 使它们已经成为台湾最具吸引力的新空间 。 拿食养山房为例 , 需要提前预订一个月 , 才能有机会去那里享受一杯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