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品尝六堡茶自文章《为六堡茶正味》发表以来 , 作者一直在茶友间引起很大反响 , 茶友通过电话、微博、电子邮件等形式与笔者探讨交流 , 提出很多宝贵建议 , 更有些茶人茶商欲一起合作以传统地道工艺及原料 , 定制一些经典品质的六堡茶 , 作为茶友交流与认知的标杆 。 .
对六堡茶路的认知 , 必须从正确的口味入手 。
什么是合适的口味?
恰到好处的味道才是纯正地道的味道 。 宋代苏东坡诗中有云:红盐纷纷落青子 , 味浓苦严 。 宋代罗大靖的《鹤林玉露》一书说 , 八宝虽美且烦 , 至于饭 , 一天不吃不行 , 一辈子吃不腻 。 盖八宝是怪味 , 饭是正味 。 表达体面重要性的最流行方式 。
而《庄子齐物论》李导:人吃小米 , 麋鹿食物推荐 , 蛆和信阳毛尖老鼠 , 哪一个知道正确的味道?意思是人们喜欢吃牛、羊、猪、狗等牲畜的香肉 , 麋鹿喜欢吃草当美食 , 蛆喜欢吃蛇(脑或眼) , 风筝喜欢吃不同爱好的老鼠 。 这四样东西哪个才是真正的味道?在交流中 , 一些茶友确实提出了类似的问题 。 茶的味道 , 如肥环瘦燕 , 各有滋味 。 六堡茶的味道是哪一种?
在网上与国外茶友交流 , 很多茶友对历史上著名的传统名茶六堡茶非常感兴趣 , 也很想知道六堡茶是什么样的 , 包括传统的双蒸工艺、传统的堆码工艺以及近代出口南洋的六堡茶是什么样的?当时流传下来的广西青茶改六的茶是怎么样味道的?槟榔香是怎么样的?槟榔香有几大类?这些问题 , 很多都不是单纯文字能够说得清楚的 , 笔者也一直困惑于此 , 怎么把这些问题阐述得更透彻 。
通过与区内外众多茶人的网上交流 , 笔者逐渐意识到六堡茶中有许多概念性的东西或某些特征(如铁观音中的观音韵、岩茶的岩韵花香、六堡茶中的茶气茶韵和槟榔香等等) , 最好是有一些诸如茶样标杆的实物 , 才能更为系统、客观、准确地认识 , 也更利于推广 , 而不因初接触六堡茶时始碰到某些劣质茶品而一下子就把六堡茶否定了 。
继承古代法律精华 , 还原当下技术 。
历史上 , 六堡茶所用的原料分为几个阶段 , 所以差异很大 。 最初仅限于六堡镇周边山区 , 后来逐渐扩展到五堡(狮子村)、鲍斯乃至整个苍梧 , 再扩展到西江流域 。 接下来 , 随着计划经济时代出口创汇的需要 , 其原料产地扩大到广西的一些地区 , 如当时的合县(原梧州地区)、横县、上林、南宁地区、桂林地区 , 都曾收购过六堡茶毛 。 在工艺发展方面 , 历史上传统做法制作的六堡茶有其鲜明的特点 , 从开始的非发酵 , 到后来的堆积、蒸压筐、双蒸双烤 , 再到近代形成的堆积发酵工艺 。
笔者与当年参与购买、生产六堡茶的众多老茶人探讨了原料和工艺 , 了解了当年六堡茶的生产工艺 , 如如何调配、如何从桂青茶变成六堡茶等 , 甚至摸索出了一些好的配比和工艺 , 确保制成的茶浓、味适、质稳 。 从现在喝酒的角度来看 , 会更丰富 , 更持久 , 更有层次感 。
推荐阅读
- 安吉白茶的冲泡方法,排毒养颜茶
- 意境是品茶艺术的基本要义,胖大海能吃吗
- 喝茶促进新陈代谢!补充稀有元素!,洞庭碧螺春产地
- 研究发现 喝“功夫茶”导致食道癌没有根据,喝信阳毛尖的好处
- 荷叶玫瑰茶,姜茶
- 茶树品种的形态学特征
- 不同茶树品种的生化成分含量
- 中国栽培的主要茶树品种
- 生态环境与茶叶品质
- 生态环境与茶叶品质——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