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普洱茶( 十 )


[明]万历年间 , 谢肇淛《滇略》:“士庶所用 , 皆普茶也 。 ”
[明]天启年间 , 刘文征《滇志》称:“车里之普耳山 , 其山产茶 。 ”
[明]天启年间 , 景东府“新增茶税银一百二十五两” 。
[清]雍正七年 , 设普洱府 , 以攸乐设同知 , 思茅设通判 。 同年 , 思茅设总茶店 , 茶山新旧商民 , 悉行驱逐 。
[清]云南进藏茶于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为始 , 颁给茶引三千 。 ”
传统普洱茶是圆饼形 ,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执行 , 每个重7两(今357克) , 七个为一筒 , 重四十九两 , 藏销和侨销 。 沱茶出现以前 , 内销茶也是圆茶 。 20世纪70年代初改名为“云南七子饼茶” 。
[清]乾隆五十四年十二月 , 为解决土著稀少、贡茶采摘困难问题 , 复准汉人进入易武、漫撒等寨 , “给照经营” 。 女儿茶、人头茶为团形 , 重二两至十斤不等 , 内销和进贡为主 。 清末贡茶 , 形制为七子圆茶、小五子圆茶、寿字大方砖茶、小方砖茶等 。
1916年 , 下关永昌祥开始规模化生产“沱茶” 。 建国前的沱茶主要品牌有:茂恒、永昌祥的“松鹤牌”沱茶和昆明复兴茶厂的“复兴牌”沱茶等 。
传统沱茶每五圆为一沱 , 每圆重五市两(老称8市两) , 每沱重二斤(市斤)半 。 中茶公司复兴沱茶每个重300克 。 三四十年代 , 茂恒出产小沱茶 , 每圆重二两五钱 。 下关茶厂建立到1962年 , 内销沱茶执行250克标准 , 1962年改为125克 , 1968年又改为100克 。 外销沱茶(7663)
1976年批量生产 , 有100克和250克两种标准 。
清末以来 , 圆茶茶饼重量混乱 , 一些茶商试图统一 。 如思茅茶叶商会在民国初年商定:每圆茶底料不得超过六两 , 但财大气粗又有政界背景的“雷永丰”却生产每圆六两五钱每筒八圆的“八子饼”茶 。
心形紧茶出现于1912年 , 当时是为解决团茶运输过程发霉问题而研制的 , 下关和佛海均有生产 。 恒盛公号、鼎兴茶庄、猛景茶庄 , 茂恒、永昌祥的松鹤牌以及康藏茶厂的“宝焰牌”较为有名 。 1966年全省停产心型紧茶 , 转为生茶砖型紧压茶 , 砖茶商标改“宝焰牌”为“团结牌” 。
1986年 , 应班禅活佛要求心形紧茶恢复生产 。 1990年下关茶厂正式注册“宝焰牌”商标 。
1938年12月16日 , 云南省经济委员会和中国茶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云南中国茶叶贸易有限公司(TheYunnanTeaCorpration)” 。 注册“金马”、“胜利”为红茶商标 , “碧鸡”、“建国”为其绿茶(烘青茶)商标(胜利和建国由于中国茶叶公司提出异议 , 于1942年放弃) , 注册“复兴”为沱茶商标 , 1941年 , 注册“宝焰”为康藏茶厂紧茶、小饼茶商标 。 1944年由于中国茶叶公司退股 , 改名为“云南中国茶叶贸易公司” 。
1950年 , 改称“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 。 1964年 , 改名为“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 。 1966年 , 成立“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 。 1972年 , 改名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 。
1940年 , 中国茶叶公司云南办事处和云南中茶公司勐海试验茶厂开始在佛海收购民间生产的圆茶和紧茶 , 造成勐海茶价上扬 。 1951年9月14日“8中”样式商标正式注册 , 此商标云南从1952年合法使用到1972年 , 此后 , 仍延续使用了一定时间 。 计划经济时代 , 云南省大多数茶叶产品都用“8中”商标 。 2005年 , 中国茶叶公司决定 , “8中”由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独享 , 任何其他公司不得占用 。
砖茶 , 过去主要是四川生产 , 云南解放前只有少量茶庄制作 。 1956年下关茶厂又开始小规模生产 , 1966年全省停产紧茶 , 改由砖茶代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