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来 , 权贵走 , 几番沧海桑田 。 一时间 , 茶被投机者用来洗刷新贵的身份 , 和高尔夫一样具有层层漂白的功效 。 茶如人生
经商多年 , 惶恐多年 , 也失败多年 。 不知道享受 , 说不上对茶有什么爱好和研究 , 更说不上“茶道” 。 一直认为 , 茶就是口渴时 , 泡在水里的饮料 。 停止了经商 , 停止了忙碌的奔波 , 在无意间喝到了朋友见面时带来的茶 , 很是有味道 。 再看看朋友写的关于茶的文字 , 让我感觉“茶道”真乃高深也 。
所以 , 有时候也想 , 茶似乎只是文人的点缀 。 喝茶 , 最起码要有茶叶、茶水、茶具 。 有次听朋友说泡茶对水有严格的要求 , 因为水有软硬之分 , 凡每公升水中钙、镁含量不到8毫克的称为软水 , 反之则称硬水 。 泡茶要用软水 , 用硬水泡茶 , 茶味变涩 , 茶香变浊 , 茶汤变色 。 茶具更是多得名目繁多 , 根据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具 。 天 , 我一听 , 头都大了 。 而事实上头再大 , 也得撑着 。 不管什么生意 , 对方总热心地叫上去喝茶 。 跑了很远的路 , 正口干舌燥 。 看着泡茶小姐那慢慢不慌不忙的动作 , 真是急死人了 。 茶喝得再好 , 生意没谈成 , 那茶也是白喝 , 浪费金钱还浪费时间;但是不喝茶 , 也没有谈生意的机会 。 憋着吧 。
有人说 , 茶如人生 。 茶道如商道 , 静中见奇 , 奇中生静 。 不知道电视剧《乔家大院》里的乔致庸喜欢不喜欢喝茶 , 在电视剧中他那波澜壮阔的人生里 , 乔致庸乔大商人几乎没有好好地喝过茶 , 甚至谈生意也没有喝茶 。 而乔大商人却是个文人 , 或者说是个文人中叫诗人的那一类型 。 不喝茶的乔致庸乔大老板 , 却展现了节俭勤奋、明理诚信、精于管理、勇于开拓的商人精神 。
茶的流传
说“商道” , 更是不敢 , 随便一个人站出来都能给我几耳光 。 什么叫商道?什么叫经商?什么叫商人?天知道 。
不管是起源于印度还是中国 , 茶叶只不过是大自然中树叶的一种 , 里头究竟有什么嚼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说法 。 传说茶是藏在女人裤腰里流进西方的 , 王室间为争茶甚至还流了血 。 但是不懂茶的西方人却在茶里加入牛奶和糖 , 篡改了茶味 , 难道是嫌中国的茶太淡?还是根本就嚼不出什么味头来?
在以往的国际贸易中 , 是简单的和东南亚国家的一些贸易 。 在没有去东南亚之前 , 老想着 , 出国了 , 吃饭叫进餐要用刀叉;喝水要咖啡不能说泡杯茶 。 而到了东南亚后 , 才知道 , 竟然他们有的人吃饭也用筷子 , 也喝茶 。 喝茶的东南亚商人还不少 , 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新加坡等生意人 , 见面就是喝喝茶 。 他们受华人饮茶风习影响 , 历来就有饮茶习俗 。 饮茶方式也多种多样 。
在新加坡 , 有种茶叫肉骨茶 , 就是一边吃带瘦肉的排骨或者用猪蹄、牛肉鸡肉肉骨 , 一边喝茶 。 听生意上的朋友说 , 到了新加坡 , 就应该吃肉骨 , 当然吃肉骨就得喝茶 , 这也成了新加坡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 而泰国有种茶叫腌茶 , 制作方法和云南少数民族的腌茶制作一样 , 通常在雨季腌制 。 说是腌茶 , 其实是一道菜 , 吃时将它和香料拌和后 , 放进嘴里细嚼 。 在国内喝茶只喝茶水从不嚼茶的我 , 当时被吓了一跳 。 后来听接待我们的当地某公司一职员说 , 这里是因气候炎热 , 空气潮湿 , 吃腌菜 , 又香又凉 。 所以 , 腌茶成了当地世代相传的一道家常菜 。 当然 , 也成了“茶道” 。
而在云南一些地方藏民的眼里 , 茶是血 , 是肉 , 是生命 , 懂茶就是懂人生 。 茶有千千道 , 喝茶的商人 , 可以享受到茶对人的启蒙 , 茶香会告诉你:何为人 , 何为商 。
推荐阅读
- 茶道和禅的关系
- 你就是那人生中的四月天林徽因的经典诗句
- 屯留的茶道
- 茶艺茶道-茶艺表演
- 准准师范学校墓基本决定了他成为日本茶道鼻祖,荷叶减肥茶
- 中国茶道:和、静、怡、真
- 茶俗、茶道、茶具与中国茶的搭配
- 茶道也是减肥的好方法,孕妇能喝菊花茶吗
- 精行修德总是茶
- 鲜到底什么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