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新茶饮的奶茶品牌们最先入局 。
2015年 , CoCo就开始布局咖啡品类 。 2017年 , 蜜雪冰城推出定价5元-10元的「幸运咖」 。 随后 , 喜茶、奈雪也开始上线咖啡系列 , 将特色茶饮与咖啡进行结合 , 切入新赛道 。 SEVENBUS和古茗等连锁品牌都已纷纷推出咖啡产品 。
国家队等知名企业 , 这些年也相继入场 。
2022年2月14日 , 中国邮政高调宣布 , 全国第一家邮局咖啡店将正式落地厦门;一周后 , 天津“狗不理包子”也加入混战;如今 , 李宁也将要下场“参战” 。
跨界品牌卖咖啡最核心的优势其先天的网点渠道资源和门店成本、流量 , 方便其快速取得门店规模优势 。
就以最近的李宁为例 , 李宁公司2021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截止至2021年底 , 李宁共有7137家门店 , 一旦全面铺开就是7000多咖啡店了 。 相比之下 , 星巴克在中国门店5千多家 , 瑞幸则6000家出头 。
不过劣势也极其明显 。 不管是咖啡、茶饮、餐饮核心都是“人” , 跨界派们毕竟不是专业的咖啡选手 , 在咖啡产业的创新力和本身质量把控上可能会略有不足 。 品牌本身的知名度也会形成刻板印象 , 不利于其咖啡业务的顺利展开 。
依然以当下的李宁为例 , 在人们印象中这是一个潮流的运动品牌 , 当李宁这个品牌与咖啡挂钩时 , 消费者可能会无所适从 。
03
便利店派
代表品牌:全家、罗森、7-ELEVEn、便利蜂、美宜佳、喜士多
便利店正成为咖啡的新阵地 。
不是每一栋办公楼下都有星巴克等连锁咖啡店 , 但几乎都会有一家便利店 , 利用忙碌的工作之余 , 到便利店喝一杯手冲咖啡已经成为不少上班族的生活习惯 。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 , 中国便利店入局咖啡的品牌有11家 , 具体品牌包括全家、罗森、7-ELEVEn、便利蜂、美宜佳、喜士多等 , 总共推出了至少12个咖啡品牌 。
最早的便利店咖啡品牌 , 是喜士多推出的喜咖啡 。 2014年 , 全家推出湃客咖啡 。 随后 , 罗森也推出了自己的便利店咖啡品牌LC 。
2021年 , 便利蜂以“店中店模式”推出饮品站“不眠海Sober Hi” , 入局精品咖啡和新式茶饮赛道 。 而在不眠海之前 , 便利蜂造就已经推出BeeSelect咖啡馆 。
大部分便利店咖啡都是以店中店的形式存在 , 并孵化有自己的咖啡品牌 。
因为本身依托于便利店先天的渠道资源 , 便利店咖啡和跨界咖啡一样 , 能够快速形成规模优势 。
就以中石油跨界打造的昆仑好客咖啡为例 , 到目前为止 , 昆仑好客咖啡零售门店已经超过了8000家 , 2021年产品销售总额超过1亿元 。
其次 , 便利店咖啡最核心的优势就是价格 。
和专业精品咖啡动辄30元价格不同 , 便利店咖啡的价格普遍在十元左右 , 最低为3元 , 最高为28元 。
其中罗森LC咖啡大部分在9.9元/杯 , 最便宜的三得利美式咖啡仅售6.9元杯;全家湃客咖啡每杯在7.8元-13.9元之间;便利蜂咖啡价格更是长期设定在3-11元之间 。
不过 , 便利店咖啡也有弊端 。 因为便利店业态的局限性 , 便利店咖啡在消费场景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 而且价格的增长的空间也不会很高 , 更多的是一种“组合产品形式”售卖 , 比如咖啡+面包 。
04
新零售派
代表品牌:雀巢、三顿半、隅田川、永璞、时萃咖啡
咖啡的线上零售生意最早是由雀巢开始 。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速溶咖啡品牌 , 雀巢至今在中国线上咖啡市场上占据了不少的份额 。
数据显示 , 2020年中国速溶咖啡零售总额为126.41亿元 , 其中雀巢占70%的份额;速溶之外的即饮咖啡市场 , 雀巢以42.6%的市场份额占据第一 。
推荐阅读
- 菜心|早餐吃这碗面条,有肉有菜简单味美又营养,能量足一上午精力充沛
- 有素|面条这样做有荤有素营养全面,比炸酱面简单又好吃,一家人吃美了
- 咖啡|悄悄消失的10种河鲜,小时候5毛一斤没人要,如今100元都买不到
- 咖啡|全球的一些极品的咖啡,从口感上征服了不少人,口感上更是奇特无比
- 咖啡|同是咖啡,美式、摩卡、拿铁、卡布奇诺啥区别?减肥不能喝哪种?
- 咖啡|这杯网红“黑水”,咖啡看了都害怕
- 面条|养生美酒选精酿,精酿是不是下一个国货之光 ?
- 面条|浙江人的立夏,都少不了一碗蚕豆饭
- 咖啡因|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喝咖啡而不是茶,是崇洋媚外吗?
- 面条|一白一青,一鲜一酸—杭州片儿川,面条劲道,汤汁酸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