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禅,决明子茶


茶与禅,决明子茶

文章插图

茶与禅【茶与禅,决明子茶】新茶又上市了 , 今年最先品尝的是桐城小花 。 闻一闻带有兰穗花香的茶香;看一眼清澈光润的翠绿 , 未喝而精神为之一爽 。 随着纤细的条形绿叶逐渐舒展 , 一个不新不旧的话题——茶与禅 , 萦绕在脑际 , 竟日挥之不去 。 茶中有禅?茶中无禅?大约 , 茶中是有禅的 。 不然 , 何以有普陀佛茶?何以有安溪铁观音?或许 , 茶中是没有禅的 。 不然 , 何以有“茶楼”?何以有“女老板茶馆”?何以有以茶解酒?于是 , 妙华法师说他“至今我的心里二二乎乎的” 。 但我想 , 妙华法师心里其实是明明白白的 , 只是他没有点破 。 以至于我们还是“二二乎乎”的 。 禅的本意是“空” , 倘若妙华法师不“二二乎乎”的 , 让我们看了他的文章便“一一当当”的 , 那他就不是“禅门”说茶了 。 倒是像我这样的廊外人 , 喝了几开新茶 , 就要忍不住的点破:茶中是有禅的 。 依山建寺 , 依寺种茶;早成古风 。 僧人戒五欲 , 既无“洞房花烛夜”之喜 , 也无“金榜题名时”之春风得意 , 饮茶品茗 , 便成了淡薄名利的僧人主要嗜好 。 以至寺前庙后开垦 , 僧人尼姑种茶 , 蔚然成风 。 西山寺的西山茶、惠明寺的惠明茶、径山禅寺的径山香茗、踏泉庵的云雾茶、鹿苑寺的鹿苑毛尖等 , 无不与禅接缘 。 更有甚者 , 九华毛峰 , 传说是地藏菩萨从西域带来 , 茶禅相通 , 遂成茶中极品 。 可见 , 禅中有茶 。 何况 , 佛经中许多妙文偈语、趣事个案 , 戒律声闻 , 开启智慧 , 重察人生 , 不也如品茶一般 , 入口先有丝丝苦味 , 久而弥香 , 遂至日不暖席、夜不倒单之境? 茶中有禅 。 色泽翠绿、味道甘醇、香幽如兰 , 这不正是禅宗追求的淡漠名利、心如明镜吗?普陀山僧人蜂蜜柚子茶的功效将山岩上的仅有的五六斤小白岩茶供观音大士 , 就是因为其茶“毛骨生风六月凉”;而庐山东林寺僧人慧远以自种茶招待陶渊明、陆静修 , 以至“话茶吟诗 , 叙事谈经 , 通宵达旦” , 就是因为饮茶心清神爽 , 为谈经诵律增添兴致 。 乾隆皇帝在西湖的狮峰下胡公庙饮龙井茶 , 并将庙前十八颗茶树封为“御茶” , 不能说其中没有“禅”意 。 苏曼殊“丈室番茶手自煎……为向摩耶问凤缘” , 不就是在茶中寻禅吗? 茶中何以有禅?根源在心中有禅!“静试却如湖中雪 , 对尝兼忆剡中人” , 苏轼冬天在西湖喝龙井茶 , 竟然从茶里喝出湖中的雪味 , 缘于他心里的一个“静”字啊!曹雪芹写妙玉用积雪煮茶 , 应是受了苏轼的启发 。 早年陈独秀与苏曼殊和尚相厚 , 其“烹茶自汲水 , 何事不清幽” , 就吐露了茶中有禅的佛性 。 “细饮番茶话凤缘” , 陈独秀与苏曼殊在饮茶时谈论着前世因缘 , 茶香与梵香缠绕 , 茶味与禅味不分 , 完全与慧远和陶渊明、陆静修居士交往如出一辙啊! 其实 , 茶中岂止有禅?茶中还有道、有儒 , 更有佛、道、儒的糅合 。 所谓仁者见仁 , 智者见智 。 被朱谏称为“仙人采下白云英”的白云茶、陆羽取名的“仙茗”茶、白居易诗赞的“仙茶”等 , 就含有烟云缥缈的道气 。 “长安富贵五侯家 , 一啜尤须三日夸” , 欧阳修笔下的江西富豪 , 大约品尝的是茶中满腹经纶的鸿儒之味 。 李世民在龟山顶上一边品茗 , 一边奕棋 , 他品尝到的茶中 , 除了追求来世的佛性外 , 还应有不脱儒途的江山霸业和祛病延年的道心吧? 三十年代 , 在家和尚周作人发表五十自寿诗:“前世出家今在家 , 不将袍子换袈裟 。 ……旁人若问其中意 , 且到寒斋吃苦茶 。 ”可谓禅中见茶;胡适不信佛 , 故其 《和苦茶老师打油诗》 两首 , 均见茶不见禅:“想来爱惜绍兴酒 , 邀客高斋吃苦茶 。 ”“能干大碗酒 , 不品小钟茶 。 ”赵朴初居士茹素七十多年 , 向以茶代酒;滴酒不沾 , 茶酒并论的人 , 当是要了茶而丢了禅的 。 《水浒传》 上的花和尚 , 酒禅并来 , 因是半道出家 , 不在此例 。 传说雁荡白云茶有“茶禅一味”之称 , 去夏路经此山未及品尝 , 今不无憾也!茶叶妙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