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禅七日( 四 )


东方先生, 其实看一篇网文特别是"论道"的文章, 不必太用心, 象元信这号碧螺上瘾的人, 自己对茶道熟悉的很, 我却从来不见他讲过茶道的渊源、系流类 。 所以, 关键是切磋道理, 谈谈感想, 引用什么的那不过是末节, 不要被"考据"所骗, 能懂的才是道理, 一篇茶事记写一大堆历史、考据, 最后没能让人明白个所以然, 如何评价它的好?东坡的字句要给老妪念三次, 对方明白才敢表述, 何况我们?我只期望各谈谈想法, 考据虽然重要, 但讲好是风月之乱谈, 有理则记之, 无理则笑之, 各有各理 。 被"长篇大论"给套下而误了体会, 我不是变成骗人"买椟还珠"之奸商?
东方先生, 明日谈谈逢佛杀佛, 比较恐怖的题目, 但别误会, 我不是讲奥姆真理教的, 如何?
§逢佛杀佛§
东方先生的理解是正确的, 符合道元禅师关于"平常心是道"之理, 只要细心观察, 认真思考, 一点一滴由小事去改变, 不一定要喝茶、受法或轰轰烈烈干一番, 平静里照样可以体会、懂得 。 对明理这个结果来说, 无论是什么流派的茶道和禅说, 皆为手段而非目的 。 东方先生, 已渐入佳境了!如月八日, 谈谈逢佛杀佛 。
逢佛杀佛, 取自《临济录》的一段记录, 义玄(临济)禅师在一次端坐参禅中, 见众僧念经之声潮涌, 可一心一意的却不多 。 于是, 大叫一声:"逢佛杀佛, 逢祖杀祖 。 "众僧听了, 心中一凛, 心志随着聚集, 在片刻安静后, 参禅进入思考的状态, 并由此领悟到参禅的目的比参禅本身更重要 。 这, 就是义玄禅师的"呵风骂雨机峰峻烈"之禅风 。
逢佛杀佛, 并非字面上理解的"所向无敌"、"格杀勿论"的意思, 而是以"喝"的方式去勉励修行, 人的意志天生并不坚强, 有时颓丧无比, 有时好高务远, 经历苦难和考验, 很容易就会懈怠或放弃, 此时, 如果有人当头棒喝, 可说大有裨益 。
逢佛杀佛, 可以是"断喝"也可以是婉语, 道元大和尚由日本远渡中土, 并向天童寺的如净禅师请教佛法, 如净让他到山里参禅, 独居索然, 思考佛法的问题 。 半途中, 如净前往探视, 乃问:"独居参禅何如?"道元大和尚默然不语, 感受到无法忍受的孤独, 进而疑惑了原本的目的 。 如净又说:"当下认得眼横鼻直, 不为人瞒 。 "然后离开, 道元思索良久, 终于懂得师傅的勉励, 继续修行终得正果 。
逢佛杀佛, 是用特殊的方式去震慑人的心灵, 使其聚合 。 写《细川三斋茶书》的细川越中守忠兴, 身为细川藤孝的长子, 出身名门, 从小就生活在安逸舒适的高文化氛围中 。 他刚向利休学习茶道时并不专心, 点茶总是太酽或太淡 。 一次茶席中, 在准备点茶时利休突然注视他, 虽然并无言语 。 但, 经过良久回想、思索, 忠兴从此领悟, 不但终成七哲之一, 且将专心致志、细致谨慎的道理贯穿到日常的生活中, 成为明哲保身之将, 宽永九年受封至肥后(当主是其子)并得到三名城之一的熊本为居城(三斋自己住在八代, 后迁京都) 。
逢佛杀佛, 不但可以是喝、是说、是观, 还可以是其他方式 。 信长的无法无天在少年时代远近闻名, 娶了浓姬后也未好转 。 家中以林通胜为首的家臣全部反对其继承家督, 直至信秀去世, 信长的行为也未改善 。 重臣平手政秀终于自杀并留下劝谏绝命书 。 从此, 信长醒悟并迈出了天下布武的道路 。
逢佛杀佛, 是对任何人都可以通用的道理, 是一种勉励, 当人的心志涣散, 意识不明时, 就需要这样的"一喝" 。 樱一殿不退出, 这对今川家、联盟都是值得高兴的事, 结果虽不尽如人意, 但也不至于如预期的糟糕 。 这就是今川家的集体力量, 这样的团结给了"一喝", 尽管樱一殿意志仍不太明确, 可我们毕竟不是和尚参禅, 也不必过于强求做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