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文化的关系

 

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文化的关系

文章插图

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地、茶文化的故乡 , 中国人饮茶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 , 人们在长期的饮茶实践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启示而形成了绚烂的多姿多彩茶文化 。 它的内容十分丰富 , 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宽泛 , 如茶道、茶艺、茶书、茶德、茶俗、茶宴、茶会、茶馆、茶诗、茶画、茶歌、茶舞等 。 那么茶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呢?它与中国儒释道文化的关系又是什么呢?笔者先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
【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文化的关系】茶之性——静
茶叶常年生长在寂静的山坡上 , 静乃茶之本性 。 茶的这种本性恰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强调的静不谋而合 , 而大受人们推崇 。
儒家是以“静”为本 , 强调以虚静之态作为人与自然万物沟通的渠道 。 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审美观就是主张“闲和、严静、趣远”的高逸境界;理学家程颢也写道“万物静观皆自得” 。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指出:“茶之为物”其品性和功效之一就是“冲淡闲洁 , 韵高致静” , 即冲淡闲洁的茶性和高雅的神韵会将人导入“静”的境界 。 儒家的艺术观也就由此而注入到了茶道的精神中去了 。
道家把“静”看做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 。 静虚则明 , 明则通 。 比如《老子》中说道:致虚极 , 守静笃 , 万物并作 , 吾以观其复 。 《庄子》也说:水静伏明 , 而况精神 。 圣人之心 , 静乎 , 天地之鉴也 。 万物之境也 。 水静能映照万物 , 精神进入虚静的状态就能洞察一切 。 因此 , 道家特别重视“入静” , 将它视为一种功夫、一种修养 , 并将这种虚静与茶叶自然属性中的“静”相融 , 将道家的思想融入到茶事活动中去 。
佛学中的“静”也有重要的地位 。 “禅”字的本意译成汉文就是“静虑” , 禅宗就是讲究通过静虑的方式来追求顿悟 , 即以静坐的方式排除一切杂念 , 专心致志地冥思苦想 , 直到某一瞬间领悟到佛法的真谛 。 高僧净空法师曾经指出:“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 , 就是恢复我们本有的大智大觉而已 , 要怎么才能恢复呢?一定要定 , 你要把心静下来 , 要定下来 , 才能够恢复 。 ”而人们在品茗的过程中所追求的恰恰是这种融佛家于一体的空灵静寂的禅境 。
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文化的关系

文章插图

茶之魂——和
“和”是品茶的灵魂 , 是茶社会功能的核心内容 。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茶敬客、以茶定亲、以茶睦邻、以茶赠友、以茶联谊、以茶求爱、以茶祭祀的传统 。 这种“和”的传统做法与儒释道强调的 “和”是一致的 。
“中和”是儒家中庸思想的核心部分 。 “中”是指不偏不倚 , 无过无不及;“和”是指不同事物或者对立事物的和谐统一 , 儒家强调中和、和谐、和平、和易、和缓、和煦、和畅、和光、和好、和解、和美、和睦、和气、和洽、和善、和顺、和悦等 。
“和”也是道家的重要思想 。 老子《道德经》指出:“万物负阴而抱阳 , 冲气以为和 。 ”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要“法天顺地” , 将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中去 , 追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和美境界 。 道家在发现茶叶药用价值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茶叶的平和特性 , 具有导和、致和的功能 , 于是道家之道也就与品茗之道和谐地融在了一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