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秋茶的鉴别

    茶树由于在年生长发育周期内受气温、雨量、日照等季节气候的影响, 以及茶树自身营养条件的差异, 使得加工而成的各季茶叶自然品质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 “春茶苦, 夏茶涩, 要好喝, 秋白露(指秋茶)”, 这是人们对季节茶自然品质的概括 。
    在我国四季分明的长江中下游茶叶主产区,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划分, 一般是从季节变化结合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性进行的, 通常, 春茶是指当年5月底之前采制的茶叶;夏茶是指6月初至7月初采制而成的茶叶;7月中以后采制的当年茶叶, 就算秋茶了 。 由于茶季不同, 采制而成的茶叶, 其外形和内质有很明显的差异 。 对绿茶而言, 由于春季温度适中, 雨量充沛, 加上茶树经头年秋冬季的休养生息, 使得春梢芽叶肥壮, 色泽翠绿, 叶质柔软, 幼嫩芽叶毫毛多, 与品质相关的一些有效物质, 特别是氨基酸及相应的全氮量和多种维生素富集, 不但使绿茶滋味鲜爽, 香气浓烈, 而且保健作用也佳, 因此春茶, 特别是早期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好的时期 。 许多名茶, 诸如高级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高桥银针、君山银针、顾渚紫笋等等, 都是由春茶早期的幼嫩芽叶经精细加工而成的 。 所以, 在我国历代文献中, 都有“以春茶为贵”的记载 。 唐代吴兴太守张文规的《湖州焙贡新茶》诗、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双井茶》诗、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兰亭花坞茶》诗、元代虞伯生的《游龙井》诗、明代杰出书画家徐渭(公元1521~1593年)的《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诗、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王士慎的《幼孚斋中试泾县茶》诗中, 也都有赞美“春茶为上”的诗句 。
    夏季由于天气炎热, 茶树新梢芽叶生长迅速, 使得能溶解于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 特别是氨基酸及全氮量的减少, 使得茶汤滋味不及春茶鲜爽, 香气不如春茶浓烈 。 相反, 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喊、茶多酚含量比春茶高, 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 成茶色泽不一, 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
    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 茶树经春夏两季生长、采摘, 新梢内含物质相对减少, 叶张大小不一, 叶底发脆, 叶色泛黄, 茶叶滋味、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
    当然, 就红茶品质而言, 由于夏茶茶多酚含量较多, 对形成更多的红茶色素有利, 因此, 由夏茶采制而成的红茶, 干茶和茶汤色泽显得更为红润, 滋味也比较强烈, 但是夏茶氨基酸含量显著减少, 这对形成红茶的鲜爽滋味又是不利的 。 现将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分述如下, 以供选购茶叶时作参考 。
    干看:主要从茶叶的外形、色泽、香气上加以判断 。 凡红茶、绿茶条索紧结, 珠茶颗粒圆紧, 红茶色泽乌润, 绿茶色泽绿润;茶叶肥壮重实, 或有较多毫毛;且又香气馥郁者, 乃是春茶的品质特征 。 凡红茶、绿茶条索松散, 珠茶颗粒松泡;红茶色泽红润, 绿茶色泽灰暗或乌黑;茶叶轻飘宽大, 嫩梗瘦长;香气略带粗老者, 乃是夏茶的品质特征 。 凡茶叶大小不一, 叶张轻薄瘦小;绿茶色泽黄绿, 红茶色泽暗红;且茶叶香气平和者, 乃是秋茶的品质特征 。
    另外, 还可以结合偶尔夹杂在茶叶中的花、果来判断, 如果发现有茶树幼果, 估计鲜果大小近似绿豆, 那么, 可以判断为春茶, 因为茶树通常在9~11月现花授精, 春茶期间正是幼果开始成长之际 。 若茶果大小如同佛珠一般, 可以判断为夏茶 。 到秋茶时, 茶树鲜果已差不多有桂圆大小了, 一般不易混杂在茶叶中, 但7~8月间茶树花蕾已经形成, 9月开始, 又出现开花盛期, 因此, 凡茶叶中夹杂有花蕾、花朵者, 乃秋茶也 。 但通常在茶叶加工过程中, 经过筛分、拣剔, 是很少混杂花、果的, 因此, 必须进行综合分析, 方可避免片面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