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丰同治间有一种馆子叫“一厘馆”, 它的设备很简陋, 木桌板凳, 供应糕点, 开口挂一个木牌子, 写着“茶话”两个字, 为客人提供一歇脚叙谈, 吃东西的地方, 后来出现了“茶居”, “居”就是“隐”即躲起来, 也是为了提供一些有闲的人消磨时间的好去处, 后来规模大了才改名成茶楼 。 当时佛山经营茶楼的人, 都买下土地建几层高的茶房, 然后全栋用来经营大型茶楼, 大茶楼越来越多, 此后, 广东人开始有上茶馆的习惯了 。 还有一种叫“二厘馆”也供同样的点心, 区别在于价格和设备, 茶楼的茶资要三分六厘, 而二厘馆的茶资只需要二厘, 相差甚远, 足足十六倍 。 老式茶楼有些分等级, 楼上比楼下的贵, 因楼上有空调(或电风扇)而且地方较宽敞之故 。
古广州的茶楼
广州茶楼的前身是酒楼, 可上溯到清代道光间区永利为最古, 有绝诗说:“万瓦鳞鳞雉堞遮, 小东门外一帘斜, 永安桥畔行人识, 二百年前旧酒家 。 ”东堤的襟江酒楼亦古老, 其联云:“襟上酒痕多, 廿四桥头吹玉笛, 江心云色重, 万千帆影集金樽 。 ”
清代同治间, 广州开业的茶座初称“居”, 叫“上茶居” 。 好像惠爱路城隍庙口的福来居, 太平路的陆羽居, 第二甫的茅珍居, 三甫的永安居, 五甫的五柳居, 十甫的陶陶居 。 及光绪间, “居”改称“楼”, 叫做“上茶楼” 。 怪的是:“如”字号的茶楼涌出, 自有其一段来历:光绪元年有陈惠如者, 在惠爱中首创了“惠如楼” 。 后来, 谭新义、谭晴波、赵俭生等先后集股开了众多“如”字号的茶楼, 如珠玑路的多如楼, 三角市的东如楼, 海珠路的三如楼、惠福路的南如楼、卖麻街的福如楼、长堤五仙门的瑞如楼, 河南堑口的天如楼、一德路的宝如楼, 同兴街的九如楼等 。
既然是楼, 那地下门市便用来卖糕点饼铒 。 楼上中间设厅堂雅座, 周边设安静套间, 茶价也较高, 故谚语云:“有钱楼上楼, 无钱地下(蹲) 。 ”
陶陶居的“居”为何沿用至今而不改称“楼”?乃因其高雅也 。 粤剧艺人多住在西关, 白驹荣、薛觉先常来陶陶居品茗, 文化名流亦来此雅集, 鲁迅、许广平、巴金就是陶陶居的座上客
解放后, 改革后的茶楼发展
这个时候是一个茶楼飞跃的时候 。
茶楼发展到现代的酒家, 更上了一个台阶 。 当代的酒家在装修上舍得花大本钱, 有单间的, 搞雅座的, 西式的;日式的, 东南亚式的, 各式各样的摆设, 开各种茶座, 让不同阶层的市民有更多的选择 。 既有早茶, 也开设了下午茶, 至于夜茶嘛, 样式更丰富, 吃炖品, 吃海鲜都可以 。
至于经营模式也有了很多改变 。
广州酒家, 南海城, 食为天等连锁式经营, 南海渔村, 江南渔村等一系列海鲜城, 还有敦煌等高档经营的 。
广州茶楼的发展有了个质飞跃, 经营模式更趋多元化, 从传统老字号的扩大经营, 到连锁经营, 到高档次茶楼的发展 。 广州的茶楼的发展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广州早茶现状
“食在广州”, 这句话可一点都不假 。 各种西餐厅, 如蒙地卡罗, 还有快餐店, 如M记(麦当劳), KFC(肯得基)等的加入, 使传统的广州茶楼受到压力 。 例如M记和KFC吧 。 两间世界有名的快餐店, 给了广州茶楼一个警告 。 它们已经把小孩, 年轻一辈都吸引住了 。 而茶楼就变成了老人家才去的地方 。
广州是个老城, 这不仅仅因为它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更是因为有众多的老人散布在大街小巷的茶楼之中 。 这些闲来无事的老人延续着几百年来的习惯, 一大清早便踱到茶楼中, 叫上一壶清茶, 两件小点, 或闲聊, 或阅报, 将早上的大半时光悠闲地打发 。 广州的早茶因为这些老人, 显得格外闲适 。 即使茶楼还有不少出手阔绰, 来去匆匆的生意人, 但感觉他们终究不过是过客而已 。 但对老人而言, 早茶就是他们的生活 。 场地可以换, 生活则别无其他 。
推荐阅读
- 广州茶叶外贸小史
- 广州怎么选择便宜交通方便的地方租房
- 广东早茶四大天王 广东早茶的四大天王是哪四个
- 广州早茶探源
- 上海到广州周末2日游
- 祛下焦寒湿——汉宫焦早茶
- 广州周边有哪些旅游景点
- 为什么广州菜让人觉得精致又好吃?
- 2019清明三天小假期广州有什么好玩的
- 广州电信光纤猫如何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