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子|食郁及薁

水果真是好东西 , 饿了可以充饥 , 饱了可以解腻 , 或者当成零嘴儿 , 或者作为配菜 , 可谓人见人爱、老少咸宜 , 真乃馈赠亲友、装点筵席之佳品 。 《诗经》直接写到吃水果的地方颇为不少 。
例如“衣食为经 , 月令为纬 , 草木禽虫为色”的民歌《豳风·七月》所记:“六月食郁及薁……八月剥枣 。 ”郁即郁李 , 又叫山李 , 具有较高药用价值 , 果实大如李子 , 可以直接食用 。 薁即蘡薁 , 叶、花、果实皆与葡萄相似 , 果实为紫黑色浆果 , 也可以直接吃 。 这两种野果(一为野李子 , 一为野葡萄)都是摘的 , 枣却要“剥” 。 剥者击也 , 剥枣犹言打枣 , 须借助“籊籊竹竿”(见《卫风·竹竿》)之类才能完成 。
又如《魏风·园有桃》所写:“园有桃 , 其实之殽……园有棘 , 其实之食 。 ”殽通肴 , 在这里就是食 , 吃也 。 棘 , 就是枣 。 由此可知 , 《诗经》时代已有颇具规模的果园 , 里面至少培植着桃树、枣树等品类 , 其果实(桃子、枣子)可供食用 。
枣子除了可以直接入口嚼食之外 , 还能作为辅料进入一些比较复杂的烹饪流程 , 比如《诗经》屡次提到的“炮” 。 简而言之 , 把食物涂上泥置于火中煨熟 , 即为炮 。 比如今天的“叫花鸡” , 就是一种炮出来的美食 。 具体怎么个炮法 , 《诗经》没交代 , 但我们可以通过《礼记》的记载将其补充出来:“炮:取豚若将 , 刲之刳之 , 实枣于其腹中 , 编萑以苴之 , 涂之以谨涂 , 炮之 。 涂皆干 , 擘之 , 濯手以摩之 , 去其皽……”涂泥之前 , 要把动物肚子掏空 , 装满枣子 , 这样的操作极为科学 , 既可去腥 , 又能增味 。
另有一种果子 , 也是《诗经》中的人比较看重的 , 那就是桑葚 。 《卫风·氓》有云:“桑之未落 , 其叶沃若 。 于嗟鸠兮 , 无食桑葚!”诗人呵斥鸠鸟不要吃桑葚 , 可见看重之情 。 《鲁颂·泮水》有云:“翩彼飞鸮 , 集于泮林 。 食我桑黮 , 怀我好音 。 ”鸮本恶声之鸟 , 在晚春之时吃了桑葚 , 却会发出好听的叫声 , 这又反衬出桑葚之妙 。 “黮”既是葚字的异体 , 又表现出桑葚的颜色 。 《氓》《泮水》这些句子虽然都在描写飞鸟啄食桑葚 , 投射的感情色彩却有所不同 。
【梅子|食郁及薁】还有一种水果 , 既可直接食用 , 还能做成调味料 , 这就是梅子 。 《召南·摽有梅》曰:“摽有梅 , 其实七兮 。 求我庶士 , 迨其吉兮 。 摽有梅 , 其实三兮 。 求我庶士 , 迨其今兮 。 摽有梅 , 顷筐塈之 。 求我庶士 , 迨其谓之 。 ”这个摽字 , 自《毛传》至《说文》 , 再到闻一多《诗经新义》 , 皆解为动词 , 只有明代海宁人张次仲《待轩诗记》敢于破除成见 , 将其释作名词 。 张氏认为:“摽乃標字之误 。 標 , 木杪也 。 ”这个说法或许是对的 , 敦煌写卷本《诗经》此处正写作“標有梅” 。 梅子在树杪 , 逐渐减少 , 始而十分中有其七 , 继而仅有其三 。 诗人以此说明物之荣盛不久 , 人亦如此 , 所以适龄男女当及时结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