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 一个名叫“立顿”的国外红茶品牌为国内茶企上了生动一课 。 盘踞在国内的6万多家茶企, 其产值之和仅与立顿持平, 成了十大名茶无可回避的尴尬 。 如今, 提高品牌辨识度、走产业化之路, 十大名茶正在发生蜕变 。
品牌尴尬
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 我国白酒、食用油、大米等产业的发展如日中天, 身价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品牌比比皆是, 而历史悠久并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茶产业却发展缓慢, 几乎没有叫得响的品牌 。
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 我国茶园面积居世界第一, 产量居世界第二 。 “当年的十大名茶逐渐没落”, 多位茶叶界的专家在受访时均表示, “中国茶业的处境比较尴尬, 特别是中国十大名茶, 大部分只是个茶名而已, 没有形成品牌, 不利于保护, 更不利于做大 。 ”爱好喝茶的消费者还会依稀记得, 三四年前去茶叶店购茶, 商家更多的是介绍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或碧螺春等茶品, 而不会说出具体品牌 。
事实上, 拿西湖龙井来说, 目前有贡牌、狮牌、御牌等高知名度品牌;又如安溪铁观音, 则有八马、华祥苑等知名品牌 。 消费者只知茶名而不知品牌, 最终反映的是茶企缺少叫得响的品牌, 尤其是十大名茶 。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于观亭从事茶叶科研、茶叶加工、茶叶贸易、行业管理数十年, 走访了世界主要的产茶国和消费国 。 他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茶叶是农产品, 产品地域特征和消费地域特征比较明显, 因此缺少品牌辨识度 。 “原因比较复杂, 主要还是产业化不够, 茶企品牌意识比较淡薄 。 ” 品牌中国联盟秘书长王永如此解读 。 茶叶企业绝大部分规模较小, 依托于中国十大名茶的知名度可以较好地实现短期效益, 但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 往往做不大 。 “同时, 几十、数百甚至上千家茶叶企业经营同一名茶, 如果控制不好, 亦有可能伤害名茶本身的形象 。 ”
产业化——复兴之路
十大名茶要复兴, 产业化或许是条不错的路子, 只有在十大名茶中间出现了知名度非常高的茶叶品牌, 才是最好的复兴方式 。 对于农耕文化气息浓厚的茶行业来说, 这无异于一场革命 。
【十大名茶:尴尬中前行】产业化意味着整合, 而资本的推力非常有必要 。 安溪铁观音在十大名茶之中产业化最为成功, 这得益于一些大企业强烈的品牌意识, 比如八马、华祥苑和安溪铁观音集团等 。 借助资本的力量, 企业甚至全行业整合的脚步就能走得更稳、更扎实 。 茶企未来战略行动应是大力进行上游基地建设、工业流程效率提升、品牌推广与渠道建设;需要有稳定的资本供给, 以确保企业的财务安全;与此同时, 如能获得持续的资本供给, 茶叶企业就能对中国乃至世界的茶叶产业优势资源展开搜索, 寻找到和自身战略相匹配的各种资源, 展开并购重组, 通过产业结构的重组改变行业竞争秩序, 并通过内部整合与管理优化实现协同效应, 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
推荐阅读
- [上第名茶] 茶道之哲学阐释
- 白毫银针名茶的传说
- 顾渚紫笋茶社会评价
- 中国十大名茶太平猴魁特点及传说
- [上第名茶] 有机茶的机械化生产技术
- [上第名茶] 茶中的美与禅
- [上第名茶] 合理采摘的科学依据
- 红茶的十大功能与作用
- [上第名茶] 茶叶加工机械的保养与维修
- 西南茶区主要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