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退茶
既然“定茶”(或“吃茶”)、“合茶”分别象征着订婚、成亲(圆房) , 那么 , “退茶”自然也就意味着退婚 。 尽管封建社会有“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等伦理道德的绳索捆绑着广大妇女 。 但是对于封建思想统治较为薄弱的少数民族地区及边远(偏僻)地域 , 按照本民族世代传承的习俗风情 , 他们的婚恋风习礼仪还是比较自由的 。 因而武陵山区、“五溪”流域等地长期流行着“吹木叶”、“跳芦笙”、“借东借西”、“结伴赶场”以及“火把迎亲”、“‘枪亲’”等婚俗 , [10]所以 , 贵州侗族旧时姑娘如果对父母包办的婚姻不满意 , 不愿出嫁 , 就用纸包一包干茶叶亲自送往男家 , 对男方父母虚与周旋 , 表达婉转辞谢之意 , 把茶叶包放在堂屋桌子上 , 转身即走 。 只要不被男家人抓住 , 婚约就算废除 。 也就是“退茶” , 退掉了“订亲礼” 。 不仅如此 , 就是成亲(圆房)以后 , 夫妻不和 , 还可离婚 。 男家用饭篓装饭和鱼给女方吃 , 女方把饭篓扔掉 , 即表示各自分手 , 互不往来 。 [11]
7.换茶
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缘于种种原因 , 旧社会流行过“姑表亲”(姑妈的女儿一定要嫁舅舅的儿子)、“扁担亲”(姨表联姻)以及“坐床亲”等婚姻陋习 。 所谓“坐床亲” , 即“转房婚” , 也就是“兄终弟及”、“弟终兄继”的婚制 。 桂西北毛南族以往盛行过此种转
房婚 , 并把换婚仪式称为“换茶” 。 这种婚俗既适用男方 , 也适用于女方 。 如果原妻早死 , 妻的妹妹或者姐姐愿意 , 也可嫁过来代替原妻的位置 。 不过 , 不论是“兄终弟及”、“弟终兄继” , 或者“妻妹(妻姐)”替代过来 , 此种“换茶”礼仪均不需大办 , 只要略备一两桌酒菜 , 请来近亲房族 , 让大家知道并承认即可 。 [12]
此外 , 在婚俗礼仪中还有“开门茶”、“合枕茶”、“谢媒茶”、“亲家婆茶”等 。 限于篇幅 , 不赘 。 总之 , 在南方许多民族和地区 , 茶既作为一种让人品尝、咀嚼的物质;同时 , 又以象征“不移”、坚定的精神(“茶精神”);从提亲(或称“放话”)开始 , 直到成亲(圆房)乃至转房、退婚 , 一直和谐而奇妙地伴随着整个婚姻进程 。 确实为‘‘楚越之地’’的古朴奇特的婚俗礼仪增色添姿不少 。 而且 , 也积淀着不少珍贵的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 。 这些 , 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
二、茶与丧俗
茶与我国南方丧葬风俗也有一些关联 , 主要表现在茶可代替“孟婆汤”、以茶随葬、以茶作祭等方面 。
先说茶可代替“孟婆汤” 。 “孟婆汤” , 何许物也?《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五载述(安徽) “寿春迷信录” , 其中有云:“凡人死后 , 借以为必须过孟婆亭吃迷魂汤 , 故成殆时 , 以茶叶一包 , 加以土灰 , 置之死者之手中 , 以为死者有此物 , 即可不吃迷魂汤矣 。 ”由此获悉 , “孟婆汤”是一种迷魂汤 。 据俗信所传 , 说是人死后其亡魂经过孟婆亭时 , 如果喝了迷魂汤就会把生前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甚至还会将亡灵导入迷津而又受尽凌辱或者服苦役 。 因此 , 为了避免这些 , 其亲属总是把一包茶叶掺杂土灰放在死者手上 , 以为有了“甘露叶” , 亡灵就不会喝“孟婆汤”了 。 据说安徽、浙江一些地方近代还流存着此种丧仪中的茶俗 。 用心可谓良苦 , 迷信的陋习自当铲除 。
次说以茶随葬 。 以茶随葬除了迷信的一面以外 , 也还有某些实用的方面 。 茶叶 , 具有干燥、除味的作用 。 所以南方墓葬中入殓物品里面有用干茶的风习 。 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 , 得知2000多年前已有此种习惯 。 后世楚湘丧俗中 , 也有死者枕“茶叶枕头”的习惯 。 茶叶枕头的枕套用白布做成 , 呈三角形状 , 内部用粗茶灌满 。 江苏一些地方(主要为苏南) , 在死者人殓时 , 棺材底先撒上一层茶叶、米粒 。 据说 , 这样作 , 一是让死者在冥间可以继续“喝茶”;另一则是“消除异味” , “有利于遗体的保存” 。 [13]现今改革丧俗 , 推行火化 , 上述茶俗自然成为明日黄花 。 我们这里说到它们 , 仅仅是为了了解过去楚越故地的某些丧葬风习 , 为民俗史、民俗文化史及茶史留下一点必要的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