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的历史渊源

  底蕴

  据《高要年鉴》(1989)记载:“早在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5年),在本县禄步镇大榕云碌坑就人开始种植巴戟天,距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 。其次,在《中华本草》(1998)中也有关于“巴戟天主产于广东高要”的记载 。2015年12月,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高要巴戟”也成为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

  近年来也因巴戟天等南药的道地产地迅速发展,在国内、国际药材市场上占据了较高地位 。现今巴戟天逐渐成为高要的一张“名片”,当地巴戟天的种植已有3万多亩 。一直坚持使用道地中草药为健康食品原材料的无限极,还在这里建立了道地巴戟天种植基地 。

  挑剔

  高要地形坡度多为30~40°,这里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富含氮、磷、钾等有效微量元素,大部分为沙壤土质,且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夏长冬短、温度适中,水源充足、排灌良好,形成温暖湿润的土地环境,适宜深根性植物生长,保证了高要巴戟天根部肉质肥厚、完整、美观,药用成分高 。同时,当地对巴戟天的种植是采用将传统种植模式与新工艺相结合的方式,在保证其质量的同时更提高了产量 。

巴戟天的历史渊源

文章插图
  内涵

  巴戟天,味辛、甘,性温 。《本草纲目》中记载其:主治大风邪气,阴萎不起,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志,益气 。说明巴戟天有温补肾阳、提升人体免疫力等功效 。

  巴戟天是滋阴壮阳的代表性药材,除药用外,还大量用于食品 。在德庆、高要当地,每年除了药用渠道外,尚有“寿比天”等多个巴戟天养生酒厂,产品辐射整个华南地区 。民众亦有食用巴戟的习惯;同时,两广及海外,秋冬季节普遍将巴戟天与老鸭、乌鸡同煲,是冬令滋补佳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