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用久了的紫砂茶具 , 是有灵性流转于内的 , 即便注入清水也会有茶所特有的清香溢出 。 也是因壶具在手中把玩摩挲久了 , 那泛出的古朴光泽则透出主人对之的心爱 。 壶与盖的搭配 , 绝非“丝丝入扣”四字所能形容涵盖的……那该是一种浑然天成的融合 , 是一种绝配、同时也该是一种绝响……有心之人都是以一细线将壶与盖紧紧地系连在一起 , 实际在壶制作烧制时 , 盖上就专门留有了用以专系壶身的小孔;这总是让我想起孕育在母体内的婴儿 , 想起那维系着母体与婴儿的脐带……想起那浓浓的划不开、化不开 , 隔不断、割不断的浓浓亲情、友情、爱情……壶所给予人的灵性 , 是把玩愈久愈能读出其中所孕育蕴藏着的哲理的 。
【泉·壶·茶】 泉、壶、茶虽不同样与性 , 却因了此特殊的关系 , 几千年来绵绵密密延续至今 。 苏、浙、皖一带盛产绿茶、花茶 , 论茶之乡尚有云南之滇茶、海南岛之苦丁茶、红茶……论茶之名目 , 种类则更多 , 有西藏酥油茶、新疆奶茶……等等不胜枚举 。 若再论起饮茶之道 , 经这许久的繁衍、发扬 , 则更可晕死陆羽 。 采茶则更分雨前雨后(谷雨)、明前明后(清明) , 制茶(又名炒茶)更是需要老道的功夫 。 火候的大小 , 甚至用来生火的物 , 均有讲究……只是现在种茶亦用上农药除虫 , 兼之工业污染日盛 , 若想学那《红楼梦》中集以梅枝之雪水煮沸泡茶……则更是可想而不可行的了 。 现每次有新茶面市 , 沏好后 , 头道茶总是倒掉 , 名曰“洗茶” , 个中原因 , 不言自明……
若以四季来分适饮之茶 , 以养生的眼光来看 , 倒也是有些说法的 。 讲究者春则饮花茶 , 因花茶是以绿茶窨制而成的 。 春饮此茶可散发积聚体内的冬季寒邪 , 促进体内阳气生发;夏则宜饮绿茶 , 绿茶又称未发酵茶 , 营养成份较高 , 并且降血脂防血管硬化等药物价值 。 绿茶冲泡后水色清洌、幽香四溢 。 暑夏饮用 , 如饮琼浆 , 有清热解暑、解毒止渴之作用;秋季当饮青茶 , 因青茶味不寒不热 , 能消除体内燥热 , 达清燥生津之功效;冬则饮那红茶 , 红茶其实是在绿茶的基础上加工制成的 。 冲泡后呈红色汤汁 , 味甘性温 ,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 具有提神益思、解除疲劳等作用 。 冬季寒冷易伤体内阳气 , 饮红茶可补阳气 , 助消化 , 强身亦健体 。 俗语云:“有钱难买一杯闲 。 ”一杯闲 , 其实是饮茶的文雅说法 。 在此“闲”里 , 茶不过是形式 , 是一个载体和工具了 。 实质是借茶去享受生活中的一种闲情 , 一种逸致;可谓明月清风 , 尽在杯中 。 忘记那些仕途得失 , 不必耿耿于尘世恩怨 。
而我们的先祖们不仅喜饮茶、善饮茶 , 还将饮茶上升为“道”的境界――茶道 。 儒、道、佛各家均有自己的茶道流派 , 且形式与价值取向也大有不同:佛家谓人要青灯孤寂 , 要明心见性;道家饮茗寻求的是空灵虚静 , 避世超尘;儒家、则以茶励志 , 提倡沟通人际 , 积极入世 。 虽各有不同 , 但不同中有大同 , 那便是“和谐、平静、闲雅” 。 要不然古人们也不会弃酒不顾 , 而只把品茗作为“清醒朋友”了 。 曾见古书中有茶酒争功的记载 , 后经水来调解 , 欲其同登榜首 , 勿再相争 。 可实际上 , 在国人心中 , 尤其是文人心中 , 鲜明、热情、外向的酒 , 还是不如清幽、儒稚、隽永的茶来得讨人喜欢……白居易有:“起尝一碗茗 , 行读一行书”、“夜茶一两杓 , 秋吟三数声”、“或饮一瓯茗 , 或吟两句诗” 。 可见吟诗读书与品茶也是须臾不可分离的 。 而杨万里追求的是茶的味外之味 , 其《习斋论语讲义》就有:读书必知味外之味 , 不知味外之味 , 而曰“吾能读书”者 , 否也!故曰:“谁谓茶苦 , 其甘如荠” , 吾取以为读书之法焉 。 由此可见茶之“功效” 。
推荐阅读
- 款款深情敬茶与敬酒
- 历来针对“客来敬茶”一民俗
- 庐山云雾茶——色香比兰花
- 顾渚香紫笋茶如兰香
- 观音韵——七泡有余香
- 六安齐云瓜片香清色碧
- 饮茶十德
- “淡茶温饮” 有益健康
- 茶道:茶道十八道
- 专家解读喝茶养生6误区:绿茶减肥效果十分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