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烘焙与烘干后之酦酵叶;泡出之茶汤有明显之差别 , 前者青而生 , 后者变为成熟 , 故烘焙时茶叶中必发生某种化学变化 , 此种变化为成茶所必需 。 是以烘焙可作为由萎雕至成茶所生变化之进一步发展 , 不只水分之减少已也 。 就此而论 , 适当的烘焙情况为制造良茶之要件 , 故茶叶所受之实际温度殊为重要 。 烘焙虽能发生某种变化 , 但亦能使其停止 , 以免酦酵过度 , 故所用之温度务须尽速升至停止酦酵所需之温度 , 否则 , 茶叶在烘焙时将发生极速之酦酵 。
烘焙时叶中所发生之变化 , 可分为物理变化及化学变化 , 述之如下:
一、烘焙时之物理变化 。
1. 水分之蒸发主要的变化为水分之丧失 。 含水量多之叶 , 焙烘时须蒸发之水分亦多 。
2. 叶片大小之变化:烘焙时亦能减少叶片之大小 。 据试验结果 , 由一装有6号筛眼之解块机筛出之幼叶 , 烘焙后能通过10号筛眼 。 叶片之大小 , 约缩小一半 。
3. 色之变化:成茶之呈黑色 , 乃因叶片外部的干茶汁薄膜之积聚所致 。 此薄膜之化学性质 , 俟后讨论 。 有些叶片其薄膜不厚 , 故不能形成不透明之黑色遮盖物 。 此种叶片大抵为毛峰或第一叶 , 而烘干后之色由银灰至黑 , 视积聚于叶表面之薄膜而定 。
二、烘焙时之化学变化:
1. 化学变化说:
关于烘焙时之化学变化 , 甚少正确的报告 。 已发表之理论大抵系以茶叶烘焙前所存之物质为根据 。
通常以为香气之损失系由于芳香油之挥发 , 萧氏谓茶之香气 , 一部分系由于游离的香质 , 但大部分与固定的香质有关 。 此固定的香质为茶素氧单宁盐中单宁之属性 。 游离香质之量较固定的为少 , 故前者之影响还较后者为少 。
卡本德及哈理逊两氏曾比较未烘茶叶与烘干茶叶侵出之茶汤 , 证明前者之茶汤 , 表面上有稀薄之油层 , 而后者之茶汤 , 无此油层 。 此虽确实 , 但此油层即茶素氧单宁盐 , 并非芳香油 。
吟罗氏谓烘焙时 , 叶中蛋白质悉被凝结 , 并谓糖与糊精 , 可能起胶化作用 , 但此说缺乏试验证明 。
箫氏之化学研究已证明蛋白质在茶之制造中并非重要 , 且指出烘焙时发生之胶化作用 , 半由于加热对单宁核附属之侧链部份所发生之某种变化之影响 , 半由于果胶物及其可能产生的分解物之作用 。
卡本德及哈理逊两氏谓干茶所特有之味与香 , 乃由于胶化作用 , 与糖在锅中受热相似 。 受影响之物质 , 在酦酵叶中发出「青」味 , 烘焙后 , 即消失净尽 。
烘焙时除香气减少外 , 至于烘焙与香气之关系 , 似尚无证明 。 「青」味之消失 , 乃因酦酵叶中之绿色物质受热影响 , 由茶分离出来之绿色物质之溶解度受热处理时易起变化 。
关于烘焙时发出之其它变化 , 甚少化学证明 , 南宁加氏发现烘茶时排出之气体 , 含有少量甲醇及丙酮 。 箫氏指出 , 果胶物分解之结果 , 甲醇及丙酮便被俳去 。 南宁加氏并发现烘焙时 , 单宁酸干能增加 , 但因彼所得之结果 , 系用有机溶剂提浸 , 而非用化笔鉴定与分析 , 故不能证实此种物质究为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