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储存和后期变化

【普洱茶储存和后期变化】普洱茶是后发酵茶 , 在普洱茶成品的储存中 , 不论生茶或熟茶 , 在良好的条件下 , 都能够通过数年至数十年的后熟作用 , 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口味 , 使普洱茶具有相对的越陈越香的特点和某些特殊的对人体的保健功能 。
热湿条件催熟
普洱茶的后发酵、实质是成品茶中还具有黑曲菌 , 根霉毛霉、酵母菌等真菌的孢子和菌丝体 , 他们依靠茶叶作为营养基、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 , 就能够进 行生长繁殖 。 这些真菌在摄氏15度以上 , 空气湿度在60%以上 , 孢子能够萌发 , 菌丝体能够产生包子 , 进行无性和有性繁殖 , 繁殖的速度非常快 , 可以是数十分 钟或数小时就完成一个时代的交替 。 在摄氏35度的液体培养基里 , 真菌的繁殖速度是极快的 。 普洱茶叶对真菌来说 , 是一个丰富的粮仓 , 笔者曾对60年代的勐海 茶厂的生饼做过微生物培养试验 。 经过严格消毒的茶叶能够在培养基上长出毛霉、根霉、青霉和黑曲霉 。 在接种第3-6天 , 毛霉、根霉的菌丝体象棉花团般的布满 整个培养瓶 , 说明培养初期 , 根霉、毛霉这些易生长繁殖的真菌占优势 。
但三周以后 , 黑曲菌开始逐渐占优势 , 至一月之后 , 固体培养瓶的培养基表面 , 主要是黑曲菌的群落了 。
这个实验初步表明 , 40多年的普洱茶还具有营养物质 , 他还能供微生物进行生长繁殖 , 40多年的普洱茶还是“活茶” , 他还进行着后发酵过程 。 普洱茶后发 酵过程中 , 以黑曲菌为主的真菌群的繁殖速率是很重要的 , 在真菌酶作用及氧化作用下 , 茶黄素转变为茶红素、茶褐素 , 茶多酚和茶碱逐渐分解 , 毛霉的糖化作用等 生化反应 , 使茶汤由青、黄向宝石红转化 , 可溶性物质增加 , 口感逐渐醇厚、甘甜 , 感觉变得更加滋润 。
在广州、香港、云南西双版纳储藏普洱茶 , 因为高温、高湿 , 真菌繁殖速度快 。 因此茶界人士认为 , 在广州、香港和西双版纳 。 普洱茶的后熟比昆明、北京等地要快一倍 , 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 本人也赞同 , 并总结为“热藏熟” 。
热湿催熟的作用使某些茶商过分追求快熟、快销 , 以假年份牟取较高的利润 。 但是 , 普洱茶在温度和湿度过高的条件下 , 茶叶含水量超过15% , 在茶叶暴露的 条件下 , 是很容易滋长杂菌的 。 茶商有意识的进行湿仓、洒水 , 易造成杂菌污染 。 湿仓茶中 , 由于毛霉、根酶和某些杂菌在茶叶表层占优势 , 所以霉味较重 , 已经不 是优质的普洱茶 。 如果茶叶发酸 , 再沾染有害微生物 , 就会变成对人体有害的废品茶了 。
冷藏条件增香
普洱茶属于发酵食品 , 在许多发酵食品如葡萄酒、白酒、啤酒、奶酪、老酱和火腿中 , 都有相对时间内越陈越香的特点 。 香的生化机理比较复杂 , 有蛋白质的熟 化、糖的焦化反应 , 但更重要的是糖类转化为醇 , 醇类转化为酯 , 芳香酯等是多数发酵食品香气的源泉 。 普洱茶在漫长的储藏年代中 , 真菌能产生糖化酶、醇化酶和 酯化酶 , 在不同茶本质和不同年代和生化条件下形成特异的芳香酯 , 使普洱茶越陈越香 。 发酵食品中 , 老酱、火腿和陈酒 , 需要数年到数百年 , 普洱茶的后熟作用可 以延至数十年以上 。
发酵食品中醇类在酶促作用下的酯化方应 , 所需要的温度较低 , 芳香酯在较低温度下更有利于保存和缓慢释放 , 这就是许多发酵食品冷藏增香的机理 。
普洱茶香是茶本质和茶内微生物酶酯化作用的产物 , 这与大叶品种茶树共生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内的樟树和其他产生芳香油的植物没有多大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