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茶事小说( 四 )


妙玉听如此说, 十分欢喜, 遂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出来, 笑道:“就剩了这一个, 你可吃的了这一海?”宝玉喜的忙道:“吃的了 。 ”妙玉笑道:“你虽吃的了, 也没这些茶你糟蹋 。 岂不闻‘一杯为品, 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 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 。 你吃这一海, 更成什么?”说的宝钗、黛玉、宝玉都笑了 。 妙玉执壶, 只向海内斟了约有一杯 。 宝玉细细吃了, 果觉轻淳无比, 赏赞不绝 。 妙玉正色道:“你这遭吃茶, 是托他两个的福, 独你来了, 我是不给你吃的 。 ”宝玉笑道:“我深知道, 我也不领你的情, 只谢他二人便了 。 ”妙玉听了, 方说:“这话明白 。 ”
黛玉因问:“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 竟是大俗人, 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 收的梅花上的雪, 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 总舍不得吃, 埋在地下, 今年夏天才开了 。 我只吃过一回, 这是第二回了 。 ——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清淳?如何吃得!”
黛玉知他天性怪癖, 不好多话, 亦不好多坐, 吃完茶便约着宝钗走了出来 。 ……
“六安茶”属于绿茶, 产于安徽省六安州 。 明人屠隆《考盘余事·茶笺》中曾列出最为当时人称道的六个茶品, 即“虎丘茶”、“天池茶”、“阳羡茶”、“六安茶”、“龙井茶”、“天目茶” 。 “六安茶, 品亦精, 入药最效 。 但不善炒, 不能发香而味苦 。 茶之本性实佳” 。 在明清时, 六安茶属天下名茶, 很受人重视 。 但贾母又为何偏不喜“六安茶”呢?究其原因, 恐怕有两点:一是生活习惯所致, 贾府在北方, 北方习惯饮花茶, 因而不喜饮南方的绿茶 。 二是六安茶“不能发香而味苦”, “味苦”对老人显然不适合 。 所以, 机灵的妙玉说:“知道 。 这是老君眉 。
妙玉泡茶用的水是旧年蠲的雨水和梅花上的雪水 。 其实, 这不是曹雪芹故弄玄虚 。 中国古代早就用”雨水“、”雪水“煎茶 。 古时, 工业不发达, 大气没受到污染, 所以雨水、雪水要比今天的雨水、雪水洁净得多 。 现代科学证明, 自然界中的水只有雨水、雪水为软水, 而用软水泡出的茶, 汤色清明、香气高雅、滋味鲜爽 。 古人视”雨水“、”雪水“为”天泉“, 胜于山岩涌出的”地泉“, 是有科学道理的 。
妙玉的茶具特别精致, 对什么人使用什么样的茶具也是十分讲究 。 她给贾母用的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 里面放着一只成窑五彩小盖钟, 其他人等用的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 至于对待宝钗、黛玉, 妙玉深知她俩都不凡, 于是悄悄将她俩带入耳房, 另外沏茶来吃 。 用的茶具是” [分瓜]瓟斝“和”点犀? “ 。 先是给宝玉用绿玉斗品茶, 后来又寻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大海来 。
从泡茶、饮茶中可以看出人的知识和修养, 古人讲品茗, 把饮茶提升到一种高雅的境界, 展现出生活的情趣和艺术化 。 妙玉可以说得中国茶道之真传, 深谙茶道真谛, 她的”一杯为品“的妙论为后来的茶人们所津津乐道 。
妙玉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 她的知识和修养并不在宝玉、宝钗、黛玉诸人之下 。 她心契庄子之文, 才情超众, 品格特高 。 曹雪芹通过塑造妙玉的个性形象, 细腻而深刻的展现了贵族上层的品茗雅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