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且话中国茶:千年茶事 寂寞茶魂

根据唐代以前史料记载 , 中国饮茶系始于四川 , 然后由西向东 , 由南而北 。 到了六朝 , 则全国各阶层都有饮茶的记录 。 在中国茶艺史上 , 唐代以前的茶可称系中国茶艺的萌芽期 。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 , 物质和精神文明都达到一个新的高峰 , 制茶技术愈来愈进步 , 再加上陆羽茶经的探索开发 , 使得当时饮茶风气相当普及盛行 。 因此唐在中国茶艺发展史上的地位异常重要 , 且几乎后代所有茶艺的范围和精神都在此时确定 。
唐代许多名家都是尝茶者 , 同时因其对茶的嗜好而在茶的推广、艺术上有其卓越的贡献 。 当时史颜真卿与陆羽曾合建三癸亭 , 位于顾杼山妙喜寺东南 , 景致甚佳 , 袁高、颜真卿、皎然、陆羽等名流常聚会其上 , 品赏茗茶、赋诗遣兴 , 实为开中国"茶亭"与"茶艺馆"之先 。
宋代则在唐代精致整理的基础下 , 迅速发展了精致的点茶法 , 团茶已几乎找不出茶叶的本来面目 。 蜿蜓的龙形、华丽的锦盒 , 所呈现的全是人文的努力 , 加以繁复的茶器、礼法 , 这种饮茶方式以悦人伦有余 , 契合自然不足 。 待元移宋鼎后 , 旧有思想价值完全改观 , 元代即摸索出了一条新的饮茶方向 , 即强调"俗饮"及"茶与自然结合
明太祖朱元璋因生于乡闾 , 了解民情 , 能体恤人民、爱护百姓 , 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十六日(西元一三一九年十月十四日)下诏废团茶 , 改贡叶茶 。 同时确立了近代叶茶的饮茶方式 , 可谓奠定近代茶文化蓬勃发展的基石 。
饮茶到了明代 , 茶叶的制造有了"炒菁法"的发明 , 炒菁法发明后 , 才开始有了绿茶及红茶的制作 。 而这个时期的尝茶者 , 由于茶产地及个人好尚的不同 , 因此对茶艺的论定有相当的差异 , 南辕北辙的说法充斥于当时的茶作论述中 。 以采茶为例 , 有的要求邑露采之 , 有的要求晴明采之 , 力求茶汤的完美 , 这个时期的名士饮茶可谓已达到"目视茶色、口尝茶味、鼻闻茶香、耳听茶涛、手摩茶器"之五美境地 。
从清康熙中期起 , 至民国三十八年止(一六八九至一九四九年),长达二百五十九年 。 朝廷酷好茗饮 , 清人入主中原后 , 对汉人文化甚为留意 , 茗饮也是汉人文化的一环 , 清代君主多有好者 。 民间社会亦盛行茶礼茶俗 , 茶馆兴隆 , 遍行各地 。 茶叶贸易鼎盛 , 茶叶传入英国后 , 造成各阶层的饮茶习惯 , 英国本身并不产茶 , 只好向中国购买 。 十九世纪初期 , 中国输出品中已有六成是茶叶 。 半酦酵茶的出现使茶叶种类渐趋繁复精美 , 而将中国饮茶文化从旧式制茶所不能
展示的色香味中带入另一新的境界 。
文化的关照
在这一个千年里 , 文人们也并没有稍稍放松对茶文化的提升 , 可是归结下来 , 始终还是可以触摸到陆羽当年所流传下来的文化脉络 , 喜茶者多多少少都有着与释儒道极深的渊源 。
白居易终生早饮茶、午饮茶、夜饮茶、酒后索茶 , 有时睡下还要索茶 。 他不仅爱饮茶 , 而且善别茶之好坏 , 朋友们称他为"别茶人".在白氏诗中 , 茶酒并不争高下 , 白居易生逢乱世 , 但并不是一味的苦闷和呻吟 , 而常能既有忧愤 , 又有理智、 , 这一点饮酒是不能解决的 。 而饮茶却能有助于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 。 白居易把自己的诗分为讽喻、闲适、伤感、杂律四类 。 他的茶诗一是与闲适相伴 , 二是与伤感为侣 。 白居易常以茶宣泄沉郁 , 正如卢仝所说 , 以茶可浇开胸中的块垒 。 但白居易毕竟是个胸怀报国之心 , 关怀人民疾苦的伟大诗人 , 他并不过份感伤于个人得失 , 在困难时有中国文人自磨自励 , 能屈能伸的毅力 。 茶使他清醒头脑 , 自我修养 , 清清醒醒看世界的"清醒朋友".他在《何处堪避暑》中写道:"游罢睡一觉 , 觉来茶一瓯","从心到百骸 , 无一不自由","虽被世间笑 , 终无身外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