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宁海茶山

千年茶史记方志
镶嵌于东海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的茶山 , 属天台山脉分支 , 系宁海东北部第一高山 , 绵亘于宁海、象山两县多个乡镇 , 主峰磨注峰海拔872米 , 山体广阔 , 仅茶山林场管辖的就有3.5万亩 。
茶山原名盖苍山 , 起用今名是因为山上多茶 , 千年之前的北宋时代 , 已经“所产特盛” 。 宋代着名的地方志--台州《嘉定赤城志》(宁海古属台州)有如下记载:
【茶话宁海茶山】宁海禅院一十有二 , 宝严院在县北九十二里 , 旧名茶山 , 宝元( 1038-1040)中建 。 相传开山初 , 有一白衣道者 , 植茶本于山中 , 故今所产特盛 。 治平( 1064-1067)中 , 僧宗辩携之入都 , 献蔡端明襄 , 蔡谓其品在日铸上 。
日铸茶系宋代越州贡茶 , 大文豪欧阳修《归田录》曾有“两浙之品 , 日铸第一”的赞语 。 而着名的书法大师蔡襄 , 不仅位居端明殿学士 , 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茶学大师 , 着有茶学专着《茶录》 。 他任福建转运史督造贡茶时 , 曾开创性地指导制作小龙团茶 , 一时风靡朝野 。
当时名不见经传的茶山茶 , 能得到蔡襄如此厚爱和好评 , 认为比贡茶日铸更好 , 可见是何等荣耀!
儒、释、道共襄古名茶
千载儒释道 , 万古山水茶 。 这一茶文化经典对联 , 道出了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三教密不可分的关系 。 《嘉定赤城志》有关茶山茶的记载 , 虽然只有数十字 , 其内涵和信息量却极为丰富 , 尤其是儒、释、道共襄一茶 , 为茶文化专家、学者所瞩目 。
首先是无名氏白衣道者 , 因修道需要在山中种茶 。 释家宗辩无疑是一位爱茶、懂茶的有识之士 , 他不仅善于品茶 , 知道此茶品质优异 , 难能可贵的是 , 他还知晓蔡襄是茶学大师 , 千里迢迢送茶到京师开封 , 请他品评 。 而蔡襄也不负所望 , 热情接待素不相识的山僧 , 认真品茶评点 , 并作出了极高评价 , 体现了他礼贤下士和爱茶惜茶的茶人本色 。
道家种茶 , 释家送茶 , 儒家赞茶 , 宁海茶山茶因此成为中国茶文化着名的千古雅事 。
到了清代 , 宁海县第一高峰、海拔931米的深圳镇马岙望海岗上有个海云寺 。 该寺住持最先在寺前栽种茶树 , 相传他慕名茶山茶 , 便到茶山引种 , 种下18穴茶籽 , 以后长成18个大茶蓬 , 茶品不负所望 , 足够小寺日用 。 可惜因前几年村里建房造路被毁 。
1962年 , 马岙村民到山上种茶 , 发现这里土地肥沃 , 终年云雾缭绕 , 具有得天独厚的小气候 , 所产茶叶品质优异 , 香浓馥郁 , 遐迩闻名 。 1980年 , 全国劳动模范、高级农艺师陈洋珠 , 到望海岗始创名茶 , 茶以山名 , 命名望海茶 , 1982年首获浙江名茶称号 , 是为宁波市第-个省级名茶 。 名茶制作更加精细 , 具有高山茶特有的板栗香和兰花香 , 很多专家和茶人一饮难忘 。
老树新花望海茶
历史上的茶山茶只是僧人种于寺院旁的零星茶叶 , 1958年茶山建设国营林场 , 才开始在海拔六七百米的高山盆地大面积种茶 。 1963年以后 , 100多名宁波、宁海知识青年陆续到茶山开荒种茶 , 现存10多间黑瓦石墙矮平房 , 据宁波市文保专家考察 , 系宁波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知青房”建筑群 , 成为纪念“知青”历史的难得文物 。
经过几代林场职工和知识青年的努力 , 茶山现有1100多亩有机茶茶园 。
昔日茶山茶 , 今日望海茶 。 茶山茶真正焕发青春 , 还是在最近几年 , 得益于县政府实行望海茶品牌战略 。
由于县望海茶总公司严格把关 , 实行多项统一 , 茶山望海茶及宁海众多高山望海茶 , 均保持了香浓馥郁及色泽绿翠、汤色亮绿、叶底嫩绿的“三绿”特色 , 尤其是加工精细、品质稳定、超标准的干燥度、耐储藏等特点 , 广受专家好评 。 市政府设立茶事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