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美丽的午后 。 暖暖的阳光晒得人懒懒的 。 没有一丝云彩的天空 , 蓝得那么透明 。
斜斜的躺在沙发上 , 窗外的阳光静静的照在身上 。 房间里一曲“平沙落雁” , 那起伏的旋律和这阳光融为了一体 , 这个悠闲的假期 , 悠闲的我 。
不过这样的阳光这样的蓝天真的很有诱惑力 , 最终我还是起身关掉CD , 再次来到古城 。 早就听人说云南有三宝:白药、云烟、沱茶 。 白药治疗跌打损伤的功效早已远近闻名 。 至于云烟 , 对于不抽烟的我来说 , 简直就是空白 。
平日里我很喜欢喝茶 , 不过属于叶公好龙型 。 只知道一味的喝自己喜欢的茶 , 对于茶文化却知之甚少 。 以前曾经多次到过大理 , 知道有沱茶 , 只是嫌它外观不够精致 , 且貌如碗状 。 不如毛尖或龙井般细腻精致 , 所以不曾理会它 。
只是这个冬日午后 , 阳光照在古城的青石板上 , 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 , 一阵风吹过 , 石板路两边的樱花树纷纷扬扬的下起了花瓣雨 , 淡淡的花香 , 柔柔的花瓣 。
路边的茶坊里 , 飘出一曲“高山流水” , 也许就是这音乐的原因 , 我走进了茶坊 。
茶坊主人正悠闲的坐在躺椅上休息 。 见我进来 , 便起来热情的招呼我 。
我坐在树根雕刻而成的凳子上 , 好客的茶坊主人端来一杯沱茶 。 轻轻的喝一口这汤色澄黄清亮的茶 , 听他细述沱茶的历史 。 沱茶 , 是大理名牌产品 , 因为用四川沱江之水冲泡风味最佳而得名 。 而产于下关的沱茶 , 它选用云南各地的名茶为原料 , 再经人工揉制 , 机器紧压 , 数道工序而成 。 最终形如碗状 , 色泽乌润 , 冲泡后香气清纯馥郁 , 滋味醇厚回甜 。
一般茶都有“茶以新为贵”的说法 , 而沱茶却是越陈越香 。 主人说到高兴处 , 拿出一块1982年的沱茶给我看 。 当然最后它的价格和它的年龄一般让我接受不了 。
主人喝了一口茶 , 自豪的告诉我 , 大理雪山绵绵 , 云雾缭绕 , 苍山十九峰就有十八条清澈的溪水 , 所以自然泉清土肥 , 具有得天独厚的载种茶树的地理条件 。 如感通茶、无量山的茉莉花茶 , 黑龙潭毛峰茶等 。 而这其中尤以苍山感通寺方圆10平方公里的圣应峰、马龙峰一带出产的感通碧玉茶为最好 。 它冲泡后清纯嫩绿 , 茶香浓郁 , 滋味甘醇 。 它还是白族待客最隆重的礼节“三道茶”中的台柱茶 。
说到“三道茶” , 我一直是只知其名 , 不知其味 。 趁着这么好的阳光 , 这样悠闲的假期 , 还有不时被微风送来的阵阵樱花香 , 我便向主人要了“三道茶” 。
只见主人很熟练的架火煨水 , 不一会儿水开了 。 便又拿出一只小沙罐在火上烘热 。 放一小撮茶叶 , 不停的抖动 , 待茶叶微黄 , 清香四溢时 , 把刚才烧的开水冲入罐中 , 罐内马上就茶水沸腾 , 无数的小水泡横溢罐外 , 像极了一朵盛开的绣球花 。 待泡沫下去 , 再冲上沸水 , 这头道茶“响雷茶”便好了 。 它汤色如琥珀 , 晶莹透亮 , 轻轻撮一口 , 苦中犹带丝丝香味 。
第一道茶饮完后 , 主人拿出第二只小碗 , 里面有核桃片和红糖 。 冲上热茶水 , 马上茶水香扑鼻而来 , 而碗里核桃片在飞旋 , 宛如旧时一个闻歌而舞的妙曼女子 。 这就是第二道茶 。 叫“甜茶”或“糖茶 。 ”
第三道茶叫“回味茶” , 里面放入蜂蜜再加花椒、姜、桂皮 , 冲进热茶而成 。 因为姜在白族语言中有“富贵”的意思 , 所以第三道茶表达了主人对客人的祝福 。
【大理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
推荐阅读
- 安达曼海滨的茶俗
- 炒茶小知识:信阳毛尖的炒制方法
- 想泡出好茶要注意的3点
- 采摘茶叶的误区有什么
- 古鼎六堡茶的选购与收藏诀窍
- 茶叶受潮复原的方法和技巧
- 花茶的营养及其制作方法的指导
- 西湖龙井茶的储存要注意哪些方面?
- 铁观音品质的辨别
- 胭脂脆桃的品种特性